一、圖解鄉紳、鄉賢、新鄉賢
二、正確理解三者的不同與關聯
鄉紳、鄉賢與新鄉賢,從概念定義上講三者之間有相互重疊的部分,且存在緊密的內在關聯。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將三者混為一談,為避免混淆,應對其有一個明確區分,正視其之間的不同。
鄉紳是封建社會皇權統治下,各朝代一直延續“皇權不下縣”的治理方式,而實際掌控、治理、維系鄉村的一個龐大階層群體,也是農耕文明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群體,對于中國文化的代代延續及基層社會結構的穩定而言,功不可沒。
鄉賢是鄉紳階層中一個更優秀的群體。若將鄉紳階層視為一個九層金字塔,鄉賢則處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同時,與鄉紳這個集經濟、文化、道德等諸多要素于一身的綜合概念所不同的是,鄉賢更為側重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為的高尚、鄉民教化的引領,即更為突出一個人在其所在地的精神文化層面的正能量傳導作用。
新鄉賢與鄉紳、鄉賢的不同更為明顯。一是時代背景不同。鄉紳、鄉賢是過去封建社會皇權統治下的概念,而新鄉賢是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概念;二是土地占有性質不同。鄉紳、鄉賢存在的時代,土地是私有的,而如今土地延續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土地集體所有制。三是鄉村治理方式不同。傳統鄉村采取的是皇權不下縣的自治方式,而如今鄉賢采用的是行政治理方式。
從這三個不同可以看出,如今國家提倡的新鄉賢及鄉賢文化,更多突出的是傳承和弘揚原有鄉紳、鄉賢群體身上所具有的善行義舉。何為善行義舉,即領頭集資修路建橋、捐資助學、扶危濟困、學宮營造、鄉村建設,甚至寺廟修繕等。
在創新鄉賢文化提出的初期,因重點放在了更易推行的善行義舉上,即只要在鄉村發展過程中做的是好事,都可以納入新鄉賢之列,因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鄉賢的群體很容易快速壯大起來,同時也易于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的風氣。
拋開各種限制,單從三者對鄉村影響力來說,鄉賢最大,但人數有限;鄉紳次之,但作用重大;新鄉賢最弱,卻為新時期的鄉村發展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對行政治理下的鄉村發展有著積極促進與推動作用。
同時,伴隨新鄉賢人數的劇增及鄉賢文化的普及推廣,各地方可根據實際需要,探尋一套合理的標準與規則,對新鄉賢隊伍進行星級或等級區分,以便引導新鄉賢隊伍的建設方向,從而使鄉賢文化在鄉村有一條規范的漸進式推廣之路。
三、無根的鄉村,未來之路如何走
關于鄉村的未來發展與走向,有兩個詞被視為雷區,一是綜合農協,另一個是鄉紳,雖私下及個別公開場合被談及,卻一直找尋不到落地生根、開花蔓延的土壤。正因如此,反使得兩者的內生力量更具誘人的魅力。
撇開綜合農協不論,僅就鄉紳而言,當下就有不少涉足三農領域的學者、專家呼吁正視鄉紳對于未來鄉村發展的重要,乃至社會上不少人覺得恢復鄉村紳治的傳統才是鄉村發展的正確之路。
為什么呼吁鄉村紳治?主要原因是,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鄉紳階層是鄉村文化的維系者和傳承者,是農耕文化乃至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得以延續的一支最重要的保障力量。如今鄉紳消失了,鄉村文化遭遇到毀滅性打擊,根基斷了。因此,為了中華文明的復興,大家對鄉紳及鄉紳文化的恢復充滿各種美好想象。
當下中國,鄉村紳治在全國廣大鄉村真的可行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有兩個問題無法繞開,一是原有鄉紳群體已不復存在,那么新鄉紳的備選對象將由哪些人群組成;二是鄉紳存在的前提是土地私有制,而當下延續幾十年的土地集體所有制是否可以因恢復鄉紳治理機制而放棄?
這是一個關乎國家社會穩定的大問題,路決不能走錯。那么,未來的鄉村發展之路應該如何來走呢,恢復舊有體制下的鄉紳文化?顯然不現實,而且也與自由、民主、法制的新時代人民的追求不符。
先不說鄉紳主導鄉村時期難以根除的文化糟粕根深蒂固,單就目前我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及國內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而言,現實需要我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協同融合,共同客觀面對鄉村現實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具體難題。
在追求鄉村要美,農業要強,農民要富的發展路上,人是一切問題的根本,人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正基于此,2015年初,我國政府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將“創新鄉賢文化”提到了一個重要戰略高度。
那么,如何創新鄉賢文化,傳承鄉村文明呢?首先要避免開歷史的倒車,要立足當下向前看。其次是緊緊圍繞當下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古為今用,把鄉紳文化中好的東西找尋回來;西為中用,將國外一些好的發展成果有選擇地借鑒過來;最后集思廣益、不拘一格、千方百計地解決具體問題,推動鄉村點滴進步。
當下中國鄉村,我們所追求的文明到底是什么,應該創新出一種什么樣的鄉賢文化?我們認為,其不僅包含對傳統鄉村文明中優秀文化的延續與傳承,還應包含對新時代背景下創造出的新文化與新文明的吸納與沉淀。新的鄉村文明內涵要能承載與容納過去、現在與未來,更需要開辟與耕耘出一片滋養“生態、科技與智慧”的新土壤。
我們的眼前若能浮現出這樣一條鄉村未來之路,鄉賢文化的創新之路才能沿著一條正確的方向,不斷向前推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九派開元智庫機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