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組人員介紹,福建省三明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原主任林春溪得知被組織調查后,在前期調查期間,林春溪四處走動,私下聯系涉案當事人,互相串供、銷毀證據,訂立攻守同盟,甚至假借生病住院治療,干擾組織審查。(《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6年2月16日)
縱觀林某的仕途軌跡,能夠從一名村干部成長為正處級的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主任,想來是不缺乏聰明才干的,但是他的聰明才干并沒有用在“刀刃上”,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相反,任職期間先是違規經商,而后大肆收受賄賂,甚至主動索要,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斂、不收手,最終等待他的職能是法律的嚴懲。
其實,組織對待干部想來是嚴管厚愛,體現最明顯的地方就在發現干部思想和行為上有了小瑕疵、小問題,就會運用函詢等方式“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幫助干部糾正偏離正軌的行為。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挽救過很多人。但有些干部卻冥頑不靈,被豬油蒙了心竅,不僅視組織善意挽救如無物,更采用種種方式對抗調查。這樣的行為,看似聰明,卻做了傻事。畢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沒有任何不正當的攻守同盟能夠禁得住法紀考驗,再隱蔽的串供手段在組織面前也無所遁形,對抗組織調查的結果只能是留下更多的鐵證。
說實話,做了虧心事,害怕組織審查處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因為害怕而選擇對抗組織審查的行為并非“亡羊補牢”,而是懸崖縱馬,不及時醒悟,只會跌的粉身碎骨。君不見,自十八大以來,無論是高級別的大“老虎”還是沒級別的小“蒼蠅”,只要違紀違法,就逃不出組織的“火眼金睛”,逃不過黨紀國法嚴肅的審判。
其實,在為官之時慎獨慎微,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哪里需要在組織審查之時絞盡腦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各位在職的領導干部們,把聰明才智都用在做好工作,服務群眾上吧。不說什么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不用擔心有生之年淪為階下囚徒。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