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就是鑲嵌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頭最濃重的鄉愁,回不回家,都會縈繞難散。
記得小時候,農村外出打工的人極少,即使有人外出,也都是青壯年男人,到了春節他們都要回家。因此,那些農民工很不受老板待見:他們不管工期怎樣,到了臘月二十左右,丟下手里的活兒直往家奔。他們有自己的道理:“錢能買來老婆、孩子、熱炕頭嗎?漲工資也不行,咱就不稀罕這個錢!給再多錢,也不能不回家。”戀家是一種傳統,多掙幾個錢和回家比起來似乎不值一提。
近年來,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也不再只限于青壯年男人。那么多人扎堆回家過春節,春運壓力增大。為了緩解壓力,于是有一段時期,很多人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就地過春節。我不知道最終的效果如何,反正現在很少有人這樣提起了。是啊,認真想一想,背井離鄉地忙碌了一年,誰不想回到熟悉的家鄉,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呢?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這幾年,許多人卻舍棄親情拼死拼活地掙錢,到底是為了什么?
有一些人已經給予了我們答案:他們可以在城市落戶,把家從遠方遷過來,過年的時候,就不用再來回奔波。這與以前比起來,外出打工的人有了很大的盼頭,起碼經過努力,可以成為某個城市的正式一員。不論怎么說,我覺得回家過春節都是一件必須的事情,特別是把老人、孩子留在家鄉的人,更應該回家。錢永遠掙不完,而人生卻是那么短暫,如果說為了成為城里人錯過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代價未免太大了。
但還有一些不回家過春節的人,卻叫我非常感動。除夕坐在電視機前看央視春晚,節目間隙往往穿插一些電視拜年的鏡頭:守衛邊疆的軍人、守護病人的醫生和護士、在國家重點工程忙碌的工人……都會讓我熱淚盈眶。他們不回家過年,并不是因為個人不想,而是因為工作需要。這種付出,有一種更宏大的情懷包含其中。
在人員流動頻繁的今天,春節絕不僅僅是一個長假。在一個個匆匆回家的背影里,隱含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團聚、拜年、祭祖、走親戚、相互述說見聞……鄉愁看似淡了,但再一次離開,又有更多不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河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