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政協大會開幕,不過從開幕大會到下午分組討論結束,作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周星馳都沒出現。省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周星馳已向大會提交了請假條。據了解,“星爺”做省政協委員四年來,沒有一次從頭到尾參加完大會的所有議程,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而且提案也沒有一件。(2016年1月24日鳳凰網)
政協開會,“明星委員”成為焦點并不是新鮮的事,一些“明星委員”遲到、早退、沒提案等“不履職”的行為,也引來一些爭議。有媒體通過對政協“明星委員”履職情況調查發現,有的明星認真聽會、搶先發言,一年一個提案;有的明星要么請假,要么遲到或早退;還有些明星因從不履職而被政協請辭。
正如外國有一句諺語所說:“欲帶王冠,必承其重”。中國也有古語:“在其位,謀其政”。對于“明星委員”而言,政協委員的職務不應僅僅成為一種榮譽、象征,還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政協委員代表了本界別群眾的利益,應當積極反映了本界別群眾的意見,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黨委政府和界別群眾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深入調研,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盡責履職,傳遞最基層的聲音,為黨和政府及時了解民情、指導工作建言獻策。
當然,不少“明星委員”因工作很忙,對履職地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也不甚了解,很難在政協中發揮作用。那么對于這部分委員,政協可以適當組織他們到履職地考察,增進其對履職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參政議政。至于那些“不作為”的“明星委員”,政協應對他們“動真格”,以“請辭”方式撤銷了部分長期不履職“明星委員”的職務。
如何避免不履職“明星委員”濫竽充數,從長遠來看,還應進一步完善政協委員的遴選機制,提高委員選薦程序的透明度,確保政協委員的產生更科學合理、更能代表民意,并完善委員“進出”機制,規范政協委員的履職行為。對那些無法正常履職的委員,應按規定程序及時讓其“退位讓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