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夏鵬余賢紅)“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紀委全會上提及家風建設。(新華網1月14日)
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家風建設確實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設、帶動良好黨風政風社風的智慧之舉。?
家風正,則家興盛。近期,中央紀委監察部公眾號推介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兩本家訓《孔氏祖訓箴規》和《顏氏家訓》,優良‘家規家訓’,形成一種向上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宋代包拯堪稱古代清官典范,人稱包青天。包拯對清廉極為重視,對人、對已、對家庭都要求極嚴,認為這是做人為官的根本。他曾寫了一則《家訓》,刻在石碑上,立在廬州老家的堂屋東墻壁面前: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在如此嚴格的家風之下,包氏后人謹遵祖訓,繁衍生息,綿延不絕。
家風不治,則貪腐生。古有漢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視自身修養,為官謹慎,能秉公辦事,但隨著權勢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隨之減退,霍光的妻子為人貪妒成性。霍光死后,由于家政不修,驕傲自大,生活奢侈糜爛等,最終導致霍家全家被殺,并株連親友。家風不正導致腐敗的例子在如今也是信手拈來,如:前門當官,后門開店的國家食藥監總局原局長鄭筱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許愛民;權錢交易,攻守同盟的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斯鑫良等,都是家風不正、貪污腐化的典型案例。
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家是小國,國是大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不治何以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是建立個人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廉潔齊家則是為家庭筑起抵御糖衣炮彈侵蝕的防線,良好的家風,讓生長于其中的人耳濡目染,從開始便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近朱者赤”的效果。也能在偏離航向時,被身邊人拉回正確的道路。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也是清廉為官、造福一方的基礎。期待良好的家風家訓,讓為官者不忘清廉之初心,以良好家風,帶動政風社風的持續好轉。
作者單位: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