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付來了,村里的黨建工作開展順暢多了,他出的好多新點子、新做法,特別受大家認可?!睋蟮溃渡腥A去年8月到炭廠村后,在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建黨員聯系微信群,汛期防險、修路裝路燈、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法治宣傳等等,都用村民語言寫成講稿,征詢群眾意見。他還跟村干部一起串戶,白天夜間巡邏,乃至村里防疫打藥、大掃除,干得熱火朝天。(人民網 9月14日)
抓基層黨建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細處入手,向實處發力,萬不可做表面之功、應付之舉。正如付尚華那樣,用通俗易懂的群組織語言,向全村群眾征詢要想干啥、有啥要求、有啥良策等,不管是修路、裝路燈、掃垃圾之類“雞毛蒜皮”的民生問題“小事”,還是傳文、法制宣傳等“大事”,都在廣納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符合群眾需求工作方針,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有句話說得好“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對你有多親;你捧自己有多高,群眾離你就有多遠”。當年,焦裕祿滿懷真情的一句話“我是你的兒子”,拉近了與群眾的感情,贏得群眾的心。無論何時,群眾都反感不接地氣的干部,他們制定政策是不詢民意,拍拍腦袋決定;指導工作時不詢民需,拍拍胸脯保證;解決問題時不詢民計,拍拍屁股走人,最終讓群眾望而生厭,敬而遠之。因此,只有親近群眾,才能突破不接地氣的藩籬,基層黨建工作才有溫度。
基層黨建工作還須有力度,即向群眾兌現承諾,件件都要落實落細,不打白條、不走形式?!豆饷魅請蟆吩鴪蟮肋^福建省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書記周炳耀的故事,他把一生視為一個“解題”過程:群眾出了“題目”,他就一筆一畫地認真解答;群眾不出“題目”,他就自己找出“題目”,再用心解答,目的是盡量讓群眾少遇到“題目”。而群眾一句“有事找耀仔(周炳耀)”,就是最高的肯定。因此,基層黨建工作,就要像周炳耀、付尚華那樣,主動解決群眾的“題目”,深入社區、村莊、田間地頭,情況在群眾中了解,辦法在群眾中尋求,決策在群眾中形成,問題在群眾中解決。
行動最有說服力”,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腳踏實地好好干。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引導群眾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全程參與,帶領群眾干,做給群眾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揮,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群眾也才會信服。也唯有如此,眼睛才能向下看、腳步才能踏實地,“自下而上”才能達到群眾的要求,讓基層黨建工作更有溫度和力度,讓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初心、砥礪奮進。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