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召開。生態環境部在京領導班子、全國31個省區市環保廳局一把手、宣傳口負責人均到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會上表示,主動曝光生態環境問題也是正面宣傳。
進入新常態,公眾更加注重發展的高質量、低代價,更加注重生活環境、空氣質量,尤其是對綠水青山、吃上安全的食品、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新鮮空氣有了更強烈的向往和需求。只有不斷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建設,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增進群眾的獲得感。
近些年,各級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顯加大,引導落后產能企業轉型升級,也關停了一些屢教不改的企業,形成了有力震懾。同時,中央環保督察組更是以零容忍態度,深入各地現場督察,發現了大量問題,并予以公開曝光,責令地方政府限期整改。
然而,生態環境的治理難度,卻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一方面,環境一旦破壞,修復的過程是一個相當漫長、投入巨大的周期,短期內難以見到明顯實效。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員還未徹底扭轉沖動的政績觀,不愿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見效慢的環境治理方面,內生動力不強,決心不強,使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推進緩慢,問題還是不斷涌現。
為此,推進污染治理,關鍵要保持零容忍態度,絕不心慈手軟,做表面文章,否則,就會讓地方政府產生誤讀,以為治污工作可以等一等、拖一拖,不愿真刀真槍地干。只有主動曝光發同的生態問題,并及時反饋給地方政府,給他們敲響警鐘,并適時進行“回頭看”,方能起到很好的督促整改作用。
就目前來看,生態問題治理的一個難點,依然是公眾的意識問題。個別群眾未認識到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還有的人心存僥幸,追求暴利,不惜破壞環境換個人的利益。除了嚴厲查處打擊,更要加強平時的教育引導,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真正把環保的重要性上升到“生存空間”的高度上來,自覺保護環境,避免污染,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畢竟,事后整治遠不及事前預防有效,而且付出的代價也要大得多。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