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敬老愛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告訴我們父母養育之恩難以報答。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日,盡管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贍養老人的道路仍然崎嶇,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日益凸顯,若不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農村兒女不贍養老人的問題并不鮮見,大多表現為:冷漠對待老人、對失去勞動力的老人拒絕提供糧食或生活費、不關心老人是否被病痛折磨甚至虐待老人、對老人不聞不問。造成這些傷害老人感情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思想深處缺乏養老愛老意識。組建家庭后,從內心深處將老人排出自己的家庭之外,認為老人有他們自己的家,是屬于借宿者,這種觀念長期以往就會不斷冷落老人,甚至產生憎老恨老的情緒,致使老人度日如年;其二:忙于經濟建設,無暇顧及老人。現在農村年輕勞動力絕大多數都在外務工,自己要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唯有努力賺錢,自然無暇顧及老人,造成農村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其三:缺少必要的法制宣傳教育。贍養老人既是責任,也是義務,農村法制教育開展少,宣傳少,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人權益保障法》二十多年以來,多數人只聞其名,不知其意,模糊了法律規定與舊觀念的界限,并且因贍養問題起訴法院的案例并不多見,從一定程度上漠視了法律法規。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父母生我養我,呵護我們長大成人,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偉大中國夢的建設目標之一。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面對農村養老難題,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幫助農村走出養老困境。第一:加強思想教育?!爸斺孕蛑?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利用學校、黨員活動室等場所開展敬老、愛老教育活動,黨員帶頭,以實際行動影響他人,全村營造敬老、愛老氛圍,讓養老光榮、不贍養老人可恥的觀念深入人心;第二:積極探索農村“幸福之家”養老服務的新模式,幫“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組建一個“家”,按時提供一日三餐和休閑娛樂場所,定期為老人檢查身體,以“子女出資+政府補助+村集體經濟+社會捐助”等籌資模式保證“幸福之家”的持續運行;第三: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通過網絡或請專業老師為村民們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老人權益保障法》,講述愛老敬老故事,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第四:做好養老保障政策的宣傳。鼓勵購買養老保險,以簡單明了的海報、橫幅、微信朋友圈轉發等方式宣傳好養老政策,完善認識,提高參保率,從而使得農民的利益得到良好保護。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走出農村養老困境需要政府、社會和每一個家庭共同發力,當敬老愛老的觀念深入人心,全社會建成了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農村養老難題將迎刃而解。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綠汁鎮臘品村大學生村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