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里看到一篇名為:《一覺醒來,微信工作群已“爆炸”,“現代辦公條件”緣何成為基層干部的“坑”》的文章,該文章講述了一位基層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淪為“微信工作群奴”的狀態:從晚上十一點睡覺到早上六點的功夫,微信工作群的信息已經爆炸了……由于每天忙于應付手機app系統和各種各樣的“微信工作群”,部分基層干部工作精力被過分消耗,工作難以沉下去。
大數據時代的現代中國,互聯網+辦公服務已經成為日常,現代化辦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辦事效率,然而,辦公需要“工作留痕”,卻徒增了基層干部的煩惱,群眾也會戲謔自己像是一個拍照的吉祥物。眾多工作內容都要記錄在電腦上,有的工作內容反復在不同的辦公軟件上記錄,上級要求數量,基層疲于應付,缺乏網格員的村子,村組干部更是對于應付“工作留痕”頗有怨言。
凡大事小事都要“工作留痕”過于形式化,用“工作留痕”代替工作監督更像是一種強制性的打卡制度。每天微信群里都是打卡痕跡,不論做什么事必先拍照,寫上工作內容發到群里,然后才能安心的去開展工作。這對于基層干部以及村組干部而言已然成為一種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基層干部忙于應付信息處理,而分散大部分精力。過度要求“工作留痕”會消耗基層干部的辦事積極性,弄虛作假也在所難免。
難道互聯網的便捷反而助長了新形式主義的冒頭?我想,并不是。對于現代化辦公還用固有思維來操作,必然會產生沖突。本應是人來操作系統,人來操作手機,而在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的前提下,反倒變成了手機來操縱人,手機綁架人的狀態,如此本末倒置,基層工作如何落實,辦事服務如何提高。問題的出現必有合理性,只有轉變思維,發揮好主觀能動性,把握好互聯網與辦公服務的度,靈活地運用互聯網+辦公服務,才能更好的推進工作。
(作者單位:雄關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