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化解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其難在于骨頭的堅硬及啃骨方法的運用,全面推進產業發展、增強幫扶實效、推動穩定脫貧、激發內生動力,其根本之道還是—因地制宜。
拓寬增收致富渠道。通過產業扶持基金和扶貧小額信貸入股企業,與貧困戶建立“保底分紅”“二次返利”“優先就業”等利益聯結機制,強力推進產業發展。同時,鼓勵農戶自主發展小家禽養殖、蔬菜種植和小買賣等“短平快”的致富產業,確保貧困群眾當期能脫貧、遠期能致富、未來可持續。
大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沒有走出去的路就沒有引進來的富,無論是政府買單、企業資助,還是村民通過“一事一議”自籌,都必須先將致富路子打好,才能真正走出“窮卡卡”。同時,持續推進電力、網絡和廣播電視“三通”改造,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才能有效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
擴大公共服務覆蓋面。統籌學校、人力資源、“農民夜校”等培訓資源,從提升貧困群眾就業能力入手,做好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不斷提升貧困戶就業技能水平。同時,結合貧困村產業發展和市場用工需求,以公益性崗位開發和“春風送崗位”招聘活動為契機促進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
用好國家扶貧政策、強化社會扶貧力量等等都是當前可行可點的好路子,可見,扶貧的路子多又多。但要想開出脫貧“妙方”,地方政府還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找出適應本地區發展的脫貧計劃,才能與貧困群眾攜手走上康莊大道,共圓小康之夢。
(作者單位:綿陽市鹽亭縣政府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