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從云南省昭通市紀委獲悉,該市紀委近日通報了11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其中,鎮雄縣鹽源鎮“兩比兩看”(比進度、比突破,看特色、看亮點)觀摩點敬天養殖場以每天50元的租金向周邊養牛戶租牛到養殖場,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欺騙觀摩同志,被查處。(1月21日 中新網)
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近些年,為了實現2020年6000多萬貧困戶全部脫貧的目標,各地不斷完善扶貧治理結構、優化扶貧工作管理,結合實際探索出了許多精準扶貧的方式和扶貧工作管理的辦法。經過不斷努力,合力攻堅,我國脫貧攻堅成效顯著,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但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有害傾向和浮躁心態,諸如材料脫貧、數字脫貧、虛假幫扶、租牛扶貧等。
實際上,關于“租牛扶貧”的扶貧造假現象并非個案。前不久,在記者的一次走訪調查中發現,一個地方政府急于出成果、樹典型,在數字上動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個普通養殖大戶包裝成“扶貧大戶”,結果不但扶貧沒啥效果,反而弄得該養殖戶負債累累。歸根到底,“租牛扶貧”還是務虛不務實的工作作風在作祟。
“假”字當頭,誤國誤民。不可否認,當前基層扶貧任務確實很重,時間也非常緊,但無論如何地方政府務必要杜絕“虛假”和“浮躁”。如果扶貧僅僅靠表面包裝、靠寫假材料、靠編假數據來欺騙群眾,欺騙組織,實現全面脫貧可能真的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了,只能成為群眾的笑談。
扶貧造假,是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群眾中形象和威信的瀆職行為。各級領導干部只有牢記使命,從思想上、行動上統一到脫貧攻堅每一項具體措施的貫徹落實中,做到“學而求真”,務實不務虛,脫貧攻堅才能取得預期成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假政”,保障“精準扶貧”工作落實“精準”,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全面脫貧。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