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如何真正實現全民參與監督?四川省蒼溪縣探索推行“互聯網+權力監督”模式,建立權力運行監督平臺,用科技手段織牢治理“微腐敗”的天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人民網 2017年12月18日)
從嚴治黨理念始終伴隨著我們黨的建設征途,而人民群眾就是從嚴治黨的“見證人”與“監督者”,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黨員干部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誘惑與考驗,他們需要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依靠群眾監督這一外力推動。所以加強群眾監督是整治基層“微腐敗”的重要手段,而蒼溪縣推行的“互聯網+權力監督”模式,建立的權力運行監督平臺,為這一重要手段增添了強勁動力,讓監督不止是停留在口頭上話語和出現在報告里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的舉措。
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而監督需要建立在知情的基礎上,讓群眾知道監督什么很重要,如果不透明公開,群眾不知情,監督就會盲目。蒼溪縣利用網絡平臺將群眾最關心的信息進行實時公示,這一舉措打破了“害怕公開引起群眾挑刺找麻煩”的恐懼,一掃“我讓群眾知道什么,群眾才了解什么”僥幸心理,確保群眾能第一時間了解到黨員干部具體在做什么,是怎么在做,做的結果怎么樣,黨務、政務的運行情況如何等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可能發生的“微腐敗”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把稱的,黨員干部作風好不好,黨的方針政策執行到不到位,群眾多是通過“面訪”或是到指定公示欄查看公開情況了解,這些傳統渠道實施監督,織出的群眾監督網顯得稀疏,就像這樣漁網只可能網住大魚,錯過身邊的“微腐敗”小魚。時代的發展為我們打開了監督的開放之門,無論近在咫尺還是遠在萬里,只要有網絡就能參與、會用手機就能監督,敲一敲鍵盤、點一點鼠標、動一動手機,都可自由登陸平臺查看公開情況,發現問題可一鍵舉報。這就將監督網在稀疏的基礎上織得更加細密,讓身邊細小的“微腐敗”也難逃密網,無所遁形。
當然,“互聯網+權力監督”只是群眾監督的一個重要手段,為給群眾監督提供更好的條件、更多的渠道,黨員干部要更加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主動聽取群眾的意見,并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理順監督機制,開通各種群眾監督渠道,讓監督網越來越密不透風,讓“微腐敗”真的無處藏身。
(作者地址:綿陽市游仙經濟試驗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