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德宏州紀委通報了“隴川縣民政局‘靠山吃山’塌方式違紀違規案”,通報指出,隴川縣民政局長期以來對申請享受低保人員抽查、核實、公示把關不嚴、監管缺失,70%以上干部職工親屬違規享受低保。(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年11月30日)
“救命錢”淪為“唐僧肉”,作為扶貧幫困的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居然“靠山吃山”, 把理應服務群眾的權力變為損人利己的工具,這樣的行徑,除了憤怒還是憤怒。更令人感到震驚的是,該局局長,居然辯稱毫不知情,還公然以“民政作為最后一道關口,我們也是按照30%的去抽查,但是‘燈下黑’,對老百姓那邊去抽查了,干部職工家屬沒有抽查。”為借口,妄圖推脫責任,這樣的“揣著明白裝糊涂”,不敢擔當不作為,非但不能洗脫違規的事實,更會讓人多一份指責和唾罵。
國家的低保政策,本是用來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幫助困難群眾度過難關的重要措施,通過低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可以讓困難群眾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減少和降低社會矛盾的出現,是實現困難群眾精準脫貧奔康,共享社會發展紅利的重要手段。但就是由于有像隴川縣民政局這種“假公濟私”“燈下黑”,侵占人民群眾利益現象的存在,不僅讓人民群眾服務打了折扣,為脫貧攻堅的道路增加了障礙,同時也嚴重損壞了黨和政府以及黨員干部的形象。
隴川縣民政局‘靠山吃山’塌方式違紀違規問題,暴露出個別地方和部門還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微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對基層權力的監督管理還存在漏洞和短板,特別是因相關部門審查不嚴、監管不力、政策公開與公示制度形同虛設,權力得不到真監督,制度得不到硬執行,發生的侵占人民群眾利益、貪污腐敗等違規違紀問題,是成了引起人民群眾反感,反映強烈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竭盡全力予以解決,防止出現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產生懷疑、缺乏信任的情況發生。
管好貧困群眾的“救命錢”,關乎貧困群眾的日常生計和脫貧致富,是相關公職人員應有的基本素養,帶領和幫助人民群眾奔康致富,是廣大黨員干部職責和使命。減少和杜絕類似把“救命錢“淪為”唐僧肉”等公職人員違規違紀行為的出現,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法紀意識,始終人民群眾的冷暖牢記心中,把群眾利益植根于腦,全身心投入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管住管好“救命錢”,杜絕“靠山吃山”問題發生,讓“揣著明白裝糊涂”的領導少發生少出現,除了要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遵章守紀意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堵住制度的“漏洞”確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斬斷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治標更要治本,除了要強化黨員干部教育,加強監督檢查外,更重要的是要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打擊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大對扶貧領域和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不敢貪、不貪腐成為一種自覺;要大力發揮“兩個責任”積極作用,夯實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牢固樹立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意識和自覺主動,解決好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問題,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管住管好自己的同時管住管自己下屬和工作。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牢記心中,努力做為民的表率、實干的表率、發展的表率,真正將“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落實到群眾的心坎上,自覺抵制和杜絕侵占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做到干干凈凈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在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在為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作者單位:中共蒲江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