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村的扶貧資金發放都能按時到位,脫貧的步伐加快了!”日前,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同合村一位七旬老人告訴記者。巴馬縣堅持挺紀在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問題。(11月28日 人民網)
眾所周知,扶貧工作都是各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由此可見,黨中央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國家花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對這方面進行支持。但這大量的資金對某些人來說無疑是種誘惑,不止廣西,全國多地也查處了多起扶貧領域涉嫌違紀事件。可以看出,扶貧腐敗的現象頻繁,問題嚴重。
增強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打擊力度,做到“不敢貪”。一經發現有問題,必須堅持零容忍態度,嚴懲不貸。國家下撥的扶貧資金,可以說既是脫貧攻堅戰的“保障錢”,也是貧困村民的“保命錢”,分分錢都是用在刀刃上的,容不得任何人動手腳、玩貓膩。然而,就有部分干部存在僥幸的心理,對扶貧資金動起了歪腦筋,這就會出問題。對于這樣的必須出重拳,綜合運用明察暗訪、交叉檢查、督查督辦等手段,充分結合群眾監督、社會監督。通過依法查處和預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努力確保脫貧攻堅期內職務犯罪不發生、少發生,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真正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增強干部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做到“不想貪”。單靠監管部門這屬于治標不治本,要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的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筆者認為首先個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清楚地認識到人民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其次,還要加強自身修養,通過學習黨的指導思想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事業心和責任感。
扶貧工作的成敗關系到我國的發展大局,關乎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情深。政府部門要加大教育力度和監管打擊力度,做到標本兼治,從內外杜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半點馬虎和差錯。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政府新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