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東市紀委對寬甸滿族自治縣毛甸子鎮寶石村扶貧互助社原理事長程顯英等3人挪用扶貧專項資金一案堅決查處,將26.4萬元扶貧專款全部追回。這是7月27日遼寧省紀委通報的一起典型案件。(8月11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要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就要壓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同中心工作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始終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抓在手上,一級抓一級,一級帶動一級,將壓力傳導到村社區、責任落實到干部。各級黨組織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工作,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壓實黨政“一把手”的第一責任、黨政班子成員的分管責任、黨委的主體責任、扶貧部門的牽頭抓總責任、職能部門的主管責任和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責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機制。
筆者認為,盯緊“靶心”,堅持問題導向強力推進。盯住具有項目審批權、財物管理使用權的重點部門的重點人,持續傳導壓力。在基層站所、窗口單位設置監督牌,為干部建立電子廉政檔案,開通二維碼“一鍵通”舉報平臺,實現監督全覆蓋、無盲區。
依托“一問責八清理”專項行動成果,對扶貧領域問題進行解剖式督導、點穴式檢查,抓住線頭,順藤摸瓜,由此發現扶貧領域問題。借助基層“微腐敗”專項治理深挖細查,使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扶貧領域問題浮出水面;用足用好縣級巡察,監督觸角直接延伸到村,從群眾反映集中的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問題入手,抽絲剝繭發現問題線索。
警鐘長鳴產生震懾效果。堅持定期通報案件,市縣兩級定期發布扶貧領域典型案件,持續釋放出“敷衍塞責必定嚴處,敢動‘奶酪’嚴懲不貸”的強烈信號。同時,本著“自查從寬、被查從嚴”的政策,對主動糾正、積極整改的,依紀依規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理。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南灘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