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城縣武官寨鎮尼莊村黨支部委員代方文利用職務便利,冒用他人名義套取10011.51元扶貧物資歸個人使用,受到開除黨籍處分……”今年5至7月,河北省紀委監察廳就通報了23批154起扶貧領域等方面基層“微腐敗”典型案例。扶貧領域等“微腐敗”現象損害老百姓切身利益,嚴重破壞了黨和政府形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腐敗”?“微腐敗”,又稱小腐敗、亞腐敗、非典型腐敗。微腐敗其實就是一種潛規則,請客送禮、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等等,它背后隱藏的是直接腐敗的跟進,是欲壑難填的開端,是腐蝕墮落的溫床。
基層黨員干部身上的“微腐敗”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不但會直接損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還會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如若干部人人都搞“雁過拔毛”式的微腐敗,其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我們不能因為單個“微腐敗”造成的影響程度不痛不癢,就放松了警惕,小心蟻穴潰堤之害。微腐敗雖小,但“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因為“耗子屎”,壞了祖國的美好藍圖,壯士斷腕的決心都有,面對“蒼蠅”決不能曖昧不清。
打擊“微腐敗”,防患于未然比事后懲處更重要。要從基層干部思想政治和自身素質入手,加強思想教育、廉政教育、法紀教育等,推進基層干部作風轉變、筑牢思想防線,不忘初心,從源頭減少“蒼蠅”的滋生,還群眾風清氣正。紀檢監察機關要做深、做細、做實監督執紀問責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要將紀律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結合起來,強化通報曝光,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腐敗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避免“微腐敗”滋生成長為巨腐,我們就要將打擊“微腐敗”進行到底,遏制并消滅它。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