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某村第一書記視角下的農村脫貧

[ 作者:余金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09 錄入:實習編輯 ]

我出生在湖北的農村,剛出生父母就外出打拼,留下我在農村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直到7歲之前一直在農村老家上的學,之后隨爸媽到大城市去讀書,一直到我26歲讀完研究生,都是在爸媽那個大城市生活的。但是在農村生活的那七年,是我一生中最想念、最輕松、最開心得時光,還記得小時候和同學一起滾鐵環、一起打紙“撇撇”(我們那的方言)、一起在地上打彈珠,如今每次過年回到老家,就之剩下我爺爺這家還有村上面的一家,就不禁感嘆,一方面是城鎮化穩步的推進,人民生活的大幅改善,另一反面是確實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能力、沒有技術、沒有勞力的農民仍然生活過的一貧如洗。

不過,在去年的省委組織的選調生考試中,我順利通過了考試,被分配到了某縣的某基層辦事處工作,辦事處為積極落實習主席和中央的關于到2020年全部貧困縣摘帽,全部貧困人口脫貧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辦事處所有的國家干部都會包保一個村,我被安排擔任某村的第一書記,借這個平臺和機會,以某村第一書記的視角來淺談一下精準扶貧工作中現狀和問題。

“缺”產業支撐,何來“可持續”脫貧

按照統一的脫貧衡量標準來說,需要做到的就是“一有兩不愁三保障”,即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一有”說明的就是一個可持續的問題,要么有穩定工作,要么有自己的產業,要么有穩定性的收入來源,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臨時工”,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在這一年到兩年中安排突擊性的工作或者是臨時性的救助,然后再驗收表上寫上已脫貧的“鬧劇”。

就我所在的村的這種情況不再少數,不是基層的故意上演這樣的“鬧劇”,而是有其深層次原因,就是沒有產業的支撐。例如我所在的村,是一個丘陵和小山地占全村幾乎70%的這樣的一個地方,全村共815戶3374人,耕地面積不到3000畝,人均耕地更是不到1畝,如果單單的只是說靠種地來脫貧那是相當有難度的,國家每年也有對貧困戶撥付脫貧產業資金,但是資金確實有限,基本上買點種子、化肥,或者買點小雞仔基本上就用完了,更不用去談用這個資金去買小牛、小豬這樣的家畜,而且留在農村的大多是“38、66、99”部隊,就是婦女、兒童、老人,他們有些連路都走不穩,更不談上去照顧牛、豬這樣大型的牲畜。記得上次去入戶一個稍微上了年紀貧困戶,我當時說:“這幾年豬肉和牛肉價格還不錯,我們想辦法跟你買點小豬仔或者小牛仔。”結果這位農戶說:“我自己都需要人照顧,哪來時間照顧小豬、小牛的。”

所以我這里所說的產業是指,由政府、企業、大型農村合作社或者農業大戶牽頭的大型項目和大型企業。因為他們有成熟的生產經營、穩定的收入,能夠讓附近的貧困農戶和農民得到上班機會或者項目的股份分紅,這樣的產業才是可持續的,脫貧的工作才是永久性的,而不是為了應付臨時檢查,而制造的“泡沫”假象。

再加上,單體的農戶的產業應對風險能力十分薄弱,也缺乏技術的指導和先進的經驗,很容易導致產業的失敗,導致國家資金的流失和浪費。

“被”文山會海,如何真“功夫”入戶

基層相對于人體的結構來說,就是執行傳達神經中樞指令的神經末梢,是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最終“踐行者”,可以說扶貧效果好不好,扶貧成效優不優,和基層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在基層有一個特點就是會議多、表格多、文件多,每次省里面有個什么會議,然后市里面再有個什么會議,最后縣城里面也有個什么會議,基層的黨委書記都要參加,參加完了不是說就完事了,作為“一把手”要把上級的精神傳達,只有通過“以會議安排會議”的方式,在大會上要布置工作,有時候一個星期3到4天都有會議。再就是各種扶貧表格,需要簽字、填寫、完善的,主要是這些表格填完這段時間的,就又得換另一種形式的,然后再重新填寫一遍,好多干部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填寫表格上面了。

然而,基層的工作模式和省、中央甚至是市里面的工作有些不同的,基層是直接面對中國8億多農民的執行者,農村工作繁瑣而復雜,需要的是直接式、接地氣式、面對面式的開展工作。例如潔美家園工作,如果你只是電話、短信或者下文件等書面形式的安排工作,那么農村農民可沒有那沒大的自覺性和執行力度,垃圾該扔哪還是哪。所以基層一般的對于這個工作就是,前期充分宣傳,一個大的擴音喇叭,一輛小車,從早上到晚上,一直在各村轉悠宣傳,中期就要干部進村入戶的發宣傳單,跟農戶見面,告訴什么事潔美家園,為什么不能扔,需要怎么做,后期就是要每個村安排一到兩個保潔員,辦事處給開工資,讓他每天巡察做好保潔工作。說這個例子了就是要說明,扶貧工作也是一樣,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進村入戶的宣傳政策、因戶施策、結對幫扶、技術指導、信息交流,這樣農民也歡迎,工作也好做,而不是要農民簽各種表。我有好幾次要下去到農戶家里面去簽字,結果別人農戶就說,我們一個農民又不怎么會寫字,也不怎么識字,每次簽字我都不清楚,還不如實實在在的給點幫助。

基層的工作者要做最接“地氣”實踐者,你的每一次的決定,每一次的安排,每一次的簽字,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每一個農戶的自身的切身利益,上面政策再好,下面如果在執行上沒有實踐,那么就會辜負了中央對人民、對百姓的一篇好心。

“稀”人才服務,怎么高“效率”落實

之前看過一名很有名的學者說過,一個國家強大到底靠什么?他指出:第一,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良好的、公平的民主,由健全嚴謹的法制予以保障。第二,是充實而高尚同時接地氣的內在文化。第三,就是人才。我是比較贊同的,對于基層的強大來說,同樣也是需要人才的支持,夢再美好,目標再遠大,如果只是光說不練,那永遠都是假把式。

現在在基層的扶貧工作隊伍中,年輕人的身影非常少,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愿回歸農村,都去大城市去打拼去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工資待遇、未來潛力都比農村好太多太多倍了。留在農村基層的大多數都是中老年干部了,這點在村委會里面體現的特別明顯,就拿我駐村的這個村委會來說,一共有5個工作人員,3個年齡在55歲以上,一個50左右,還有一個是村里面聘請的一個40左右的婦女,她做大部分的工作,每次開會安排工作,年紀大的一般都是來聽一聽,具體的做事情基本上就不做了,全部交給聘請的哪位去做。這樣的工作何來“效率”而言,工作的氛圍都是死氣沉沉的,沒有活力,沒有創造力。

對于以上的現狀有幾點建議:一是放開農村用于體制機制,對于是本村、本地區的年輕人來說,可以放寬準入標準,給予工作機會,提高薪酬待遇,讓外面外面打工又有點工作能力的年輕人回到家鄉,為家鄉做貢獻。二是從當地學校的初高中培養一批接班人,特別是那些家庭困難的年輕人,免除他們的相關學雜費和相關費用,簽訂畢業后3到5年留在基層的協議,這3到5年的工作就是償還之前讀書的所有的費用,這樣一舉兩得,既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也能在基層可持續性的留住年輕人。

“寡”農民自律,何談自我“救贖”

國外有句古語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這句話放在這里是想說明,現在基層的一些現狀,在扶貧過程中干部想法設法,群眾無動于衷。這樣的報道在人民日報和各大報紙上也不止出現過一次,說明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中央的政策再好,也只是外界的輔助因素,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意愿和決心,導致貧困和不貧困有很多因素,有“天災”,但是更多的是“人禍”。接下來我想分析一下,為什么農民的自我“救贖”意愿讓人大失所望。

首先,從歷史角度來說。自古農村和城市就存在天然的“二元”結構,城鄉差距一直存在,城市的生活優于農村生活,農民也習慣了長期以來的“粗茶淡飯”的生活,就相當于一個長期習慣了早上六點起來,那么如果突然打破這個“生物鐘”他就會有點不適應,現在的農民對于自己的生活的“習慣”被打破,說實話是暫時性的不適應,需要一個過程。

其次,從農民的思想觀念來說。為什么說領導中國的工人階級而不是農民階級,因為從歷史的經驗中告訴我們,農村階級有著其固然的缺陷,在脫貧攻堅中也能體現,那就是小農思想的局限,農村人的思想,是向往那種小農耕作,守著一畝三分天,過著平安、穩定的日子,不要有大風浪、大波瀾。所在,在扶貧工作中往往表現出,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是干部“出汗出力”,農民“疲軟無力”的現象,這需要的從思想觀念上來進行改變,要充分調動起個人的主觀積極性。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告訴我們的一樣:“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強的東西,它們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它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心懷希望。”所以農村群眾的自我“救贖”就是要心懷希望,充滿動力,自我主動,為自己的未來,為孩子的未來做好不懈的奮斗和努力。

“少”責任擔當,如何為人民服務

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本質屬性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先進性、先鋒性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是黨員干部必備的政治品格、履職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機關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擔當意識,強調黨員干部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黨員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當前在基層的干部隊伍中責任擔當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一下方面:

一是有的基層黨員干部憂患意識不強,安于現狀、渾渾噩噩;發展意識不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發展氣魄不夠,因循守舊、觀念落后;敢沖敢闖的膽量不足,顧慮太多、裹足不前。

二是有的基層黨員干部存在不敢批評、不愿批評,不敢負責、不愿負責的好人主義傾向: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怕得罪人,怕丟選票,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有的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滿足于做得過且過的太平官;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著走,遇到群眾訴求躲著行,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是有的基層黨員干部一事當前,首先考慮的不是大局利益,而是個人得失;熱衷于走“上層路線”,喜歡討巧作秀,不練真功;做事習慣于從條條框框出發,不敢變通,不敢聯系實際,唯上唯書;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難題,特別是涉及到利益調整等方面的敏感問題,更是瞻前顧后,不敢碰硬,怕得罪人。這樣的結果,必然是誤了發展,傷了民心,損害了黨的形象。

勇于擔當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應具備的良好思想品質。基層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要做好勇于擔當的表率。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事情能敢于負責、勇于主動負責的態度,是對自己所負使命所具備的忠誠和信念;其次要能正確認識工作中存在失誤和過錯是在所難免的,出現了問題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勇于承擔各種責任,堅持原則,積極彌補和糾正錯誤。基層干部能做到直面問題、正視問題,不回避問題,勇于解決問題,就是責任和擔當的最好體現。

(作者系湖北省廣水市選調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