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村扶貧路上的故事
城市的夜空讓人懶得抬頭,但兩種夜晚我終生難忘,一是童年之夜,群山靜穆、月色溶溶,在草垛中翻騰,在大人呵斥下回屋,心還在月下馳騁。二是行伍之夜,星垂闊野,邊關冷月,手握鋼槍,那縷鄉愁永不疲倦地拍打著情感堤岸。沒想到三年扶貧,每每在村民屋堂前,皓月當空,樹影婆娑,薯干花生,濁酒一杯,真話真情,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走入心底,這樣的夜晚也是難忘!
“燉”好一只雞
進村沒幾天,在熱氣騰騰的火爐旁,工作隊與村書記一班人正在燉一只老母雞。進村前,工作隊與村書記約法三章,生活上不做特別安排,吃碰飯,怎會設酒殺雞作食呢?
事情得從上午進村路上說起,鄉村的路有些顛簸,隊長正聚精會神的開車,剛轉過一個小灣,突聽見后面傳來呼喊,四平八穩的,感覺不到車況有任何意外,多年的經驗使隊長下意識踩了剎車,剛按下窗戶,后視鏡下,一青年指手劃腳的沖上來,不幾秒就來到車旁,“壓死我家雞了!想跑?”氣勢很兇猛。不一會后視鏡下又跑來一老太,連哭帶叫喊,“崽啊,不能放跑了?”,老人一大把年紀,隊長真擔心身體會跑出問題,連忙安慰,“只要是我們壓的,我們一定照價買下,絕不讓您老吃虧,請不要擔心!”。一會兒車旁就圍滿了人,嘰嘰喳喳,如同一個重大“交通”事件現場。
雙方就賠償問題進行了“緊急磋商”,這雞毛蒜皮的事大出工作隊的所料,隊長眼中的市場行情百來元與村民開價相距甚遠,對方七嘴八舌提出一大堆理由:至少一千元,土雞至少按80元每斤計算,并且剛孵完小雞,又是良種雞。如此說來造成眾多雞崽“失怙”,過莫大焉!見車主不好商量,有人似乎做和事佬,“碰上我們本份人好講話,要是別個地方,雞生蛋,蛋生雞,看你們有得個賠?”看來工作隊不露身份這事難以脫身,村民把車主當成“過路人”想演一場好戲,甚或發點小財,年輕人沒素養,年老的不阻止,甚至添油加醋,工作隊只得亮明身份,要求實打實結算。可雞主竟然不相信,說“這年頭假冒哄人的見多了”,直到電話里核實了村書記的“可靠的”聲音,這只“戰斗雞”故事暫收一百元押金終場。后視境中看出一些年輕人仍意猶未盡!
小屋里,文火燉著這只雞,大家說說笑笑,隊員小鄧調侃,“書記呀,宋丹丹的“戰斗雞”何時進村的?”書記一臉窘態,不停地表達謙意。“農村人莫見怪、莫見怪!”
幾杯濁酒下肚,能夠感受到“戰斗雞”的鮮美可口!雞肉火鍋宴的討論結果比較充實。工作隊提出:一兩只雞“上路”發不了財,下一步要把“戰斗雞”養成“和氣生財雞”,讓別人敢過路,敢進村;我們也順路帶點進城,親戚、朋友、小店推推。
剛大學畢業的隊員小鄧思路活躍,一下子扯上當前政策:城里人想吃只土雞不容易,只要土雞真土。但“供給側不能急于求成,需求側也不能勉強,工作隊順路帶,愿當好中間環節,原價帶到省城?!?/p>
沒多久,村廣場宣傳欄掛上了弟子規,24孝圖,村委制訂村規民約,各組評選四美家庭。言行都有了參照和規矩,這是后話,小黃腳雞平和地走上城里的餐桌。
“挖”好一口井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農業的血脈。過慣一擰就有水的現代生活,難以體會幾代人缺水的苦痛,不一定見過這事,一盆洗臉水,從老大洗到老滿,水黑濁了,還舍不得倒,下地回來還可冼洗手。
祠堂村地下原本是溶洞多。話說半個世紀前,1972年,天大旱9個月,地面四處龜裂,人們急得喉嚨冒煙。眼看池塘水見底,人畜喝水成大難。18歲后生杜高聽祖輩說過,村里曾有口井,不知何年月消失。小杜利用生產隊工余的間隙,拿著鋼釬四處鑿打,火星四冒,企圖敲出水來,長輩們勸年輕人別做夢了,可在數日后的一個中午,不想小杜一錘下去,一束小孩撒尿般大小的水噴出,接著第二錘,第三錘……,“有水啰!有水啰!”好消息傳遍了生產隊。在現場,有人發現一節指頭,原來是小杜見水后更急切揮錘,受傷后渾然不曾感覺。
小水井打成,村里人見人夸,在講成分,重表現的年代,小杜當之無愧的送到解放軍大镕爐,表現相當的好。參加了中越之戰,可惜文化稍低,沒提成干,從戎9年,戴著軍功章,英姿颯爽返鄉。沒想到,當年小杜掘出的“快樂泉”已演變為兩個生產隊相爭的“火藥桶”。
小杜決心再次攻克這個“頑敵”,不就是水不夠么,把井加大不行么?小杜約上當年一起掘井的好友繼續挖井,碰上硬石頭,小杜憑關系買來炸藥,一次剛炸響,小杜急切下井,在煙霧繚繞中,小杜躺下了,倒在自己的銷煙里……,醒來時已是第二天。好在上天有眼,被及時發現??杉比说氖?,這一炮捅了大窟窿,井底通溶洞了,水流入無底洞!
再費盡洪荒之力,經過填石修理,“小杜補井”終成功,但井不敢再擴大,用水仍是緊張。
沖突不斷升級,爭水上升為斷路,祖先留下的路不能走?這是何等傷人!爭氣的一組只得從他村換地路過,兩個組本有兒女結親,在“大是大非”面前,出現“郎不讓翁過路,女不讓娘挑水”的尷尬。巴掌大地方,一口井,三條路,見證了200來人爭斗的血與淚。國家安飲水工程在各地路路通,在這里卻栽了跟頭。村民多次集資,組長換了多少輪,最后退錢了事。
新書記前年做工作,遭到圍攻,丟下的車子被砸;還在某年,劍撥弩張時,曾有人想將水井炸平同歸于盡。傳說中的晉祠難老泉,張郎下油鍋,三七分水故事,最緊張也莫過如此!看來傷心透了。
化冰,非一日之功。工作隊沒有簡單評判,上門幾十次聽清了各家各戶各組的內心憋屈,從開始的冷戰,到慢慢煙酒相待,感情在通融,堅冰在化解,苦痛有處訴,說出來也就輕松了,發動老組長、老黨員,相互走動,尊重既成事實,先將路硬化打通。思想可以做通,但生產生活用水的剛需在擺著。
就在水難題困饒時,湘西十八洞村傳來“在外租地3000畝種獼猴桃”的消息,村民的思路一下活躍了,涼薄的幾丘田何不旱種,爭來爭去的幾滴水也收不了三五斗?退一步天地寬,兩年不到,田里種上了獼猴桃,結上了甜蜜果,再也用不著去爭水了。
其后井邊的池塘擴大為蓄水池,井水引入水池,余水不再白白流入旁邊的無底溶洞。四季一池碧水,四周打上圍墻,不只兩組用水無憂,全村都用上了井水,先前的安飲水變成了備用水源,而相對安飲水價,每年省下水費數萬元。
老杜望著一池清水,回想多少個夜晚,在夢魘中掙扎,為水在糾葛;偶而是白嘩嘩的水,要多少有多少,醒來一場夢。沒想到人生暮年,夢想成真。
不知何時圍墻寫著“幸福不忘共產黨,喝水不忘挖井人”。要記住什么,老杜是最有發言權的。石頭縫里種紅薯,老杜每日開心地在地里翻騰。曾經多少戰友在銷煙中倒下,再也沒有回來,而自己,已經倒過兩回,還能在安享晚年,老杜感到,這山這水永遠愛不夠!
“讀”好一封信
五組的老劉家有點不太順,接連出事,在外面實在混不下去了,一家人灰頭土臉回到村里,如同回到母親的懷抱,村子又都接納了他,雖然一去二十年,兒童相見不相識,田地荒蕪,但東家白菜、西家蘿卜溫暖送來,小屋有了煙火,并且報上了貧困戶。
接近年關,領導例行慰問,親切的握著老劉手,“老劉,有什么困難可直接和我聯系”,在友好聲中慰問告別,溫暖親切!老劉得到一個小紅包。老劉在平房小門上寫了五個端莊的粉筆字:“何日君再來”。盼著經常有人來那個下,心情可以理解。
轉眼年關剛過,一封信擺到領導案頭,大意是:青天大人在上,我茅屋為冬風所破,在外面打工的孫子十余人回家過年,借宿鄰家,請求給予解決住房及生活困難。
老劉怎么啦?工作隊趕緊了解情況。經過十余回合,基本摸清底細,幾年之前,老劉家可是風生水起,孩子生意做得老大,老板當得滋潤,差點老家都不要了,但四年來,不爭氣的孩子接連出事:老大不該干的干了,販毒,坐牢;老二不該吃的吃了,蘑菇中毒,癱瘓;老三媳婦賭博,離婚;老四過繼,毫無感情。四個孩子個個出事,問題出在哪?怪社會?怪別人?沒用。工作隊反復與老劉商量討教。問題出在家教,孩子沒有管教好,是家長的責任。不該干的干了,該干的不干,村里修路架橋,好事善事不沾邊,出了問題,想到了村里,想到了組織。
經過幾番切磋勸解,有人發現,老劉在把寫在門上的“何日君再來”悄悄改成了“何日君再安”。看來老劉認識到,慰問一次只有一次,內心平靜,自我堅強才能安好。
回村前,老劉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回村后,老劉碰上了“好雨知時節”,鄰里照顧菜苗秧子,工作隊提供了豬崽、雞苗,寂靜的小屋有了生機,中毒的老二有了低保,2016迎來史上最強的貧困戶建房政策,老劉享受到8萬元補貼,僅2個月就有了簡單的新房,在新房過上新年。老劉自寫對聯:承先祖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業唯讀唯耕。聽旁人講,老劉早先當過代課老師,難怪寫字、對聯都象那么回事。
往事不堪回首,富貴過眼云煙。老劉覺得,回家真好,故園難離!門上已改成“回鄉君自安”。
六兄弟是五保戶
孫悟空被五指山壓500年,蹦出來還是大圣!而生活中6兄弟(3親兄弟3堂兄弟)被“某山”壓30年,人生軌跡徹底改變:30年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不懶,不壞,身材高高大大,但卻沒有姑娘敢上門,沒一個能成家。30年后,大山終于揭開,可花季少年成了垂垂老者,花期己過,只能過一種“五?!鄙?。
這座山就是“階級成分不好”,6兄弟之爺爺曾是綠林好漢。老鼠生兒打地洞,“階級成分”曾注定多少家庭命運!風雨磨洗,如今6兄弟還剩2個,當工作隊慰問時,老大從椅子上站起來,死勁地與我們拉扯著,已沒有一顆牙齒的嘴里不停地嘟嚷,“謝謝,我不能要,我真的不能要?!彼耐妻o不是客套式的,而是真真切切的謝絕。最后,在鄰居的勸說下,兩兄弟勉強收下了,眼角里泛著慚愧和感動的淚光。在塵泥滲漏,雨澤下注的土胚屋里,工作人員肅然起敬!
鄉村慰問曾有些故事。曾有個村,慰問時某人家接過紅包,拉著手仍是不放,領導以為是太激動、太感謝,內行的村支書機智的上前把手分開。只有他知道,村民一捏嫌信封太薄。還有個村,剛開始慰問,村民一下把領導包圍,爭相伸手,把慰問當成分果果,見者有份。
6兄弟的生命絕響撼我魂靈,2兄弟的人格促我深思!最堅韌,最包容,最悲壯。歷經蒼桑,精神不死!正如沙漠中胡揚,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扶貧啊,可不敢浮在“貧”上!扶貧不是施舍,每一顆野百合都渴望春天,普天之下都是兄弟姐妹,“如果上帝賜與我財富與美貌,我會讓您難于離開我……”
歷盡劫波兄弟在。兩兄弟七老八十,雖遭七災八難,但相依為命,無怨無悔,同氣連枝,同體相生。正如《論語》中所云:“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傳統的美德仍在,這是扶貧的根基,扶貧隊看到了希望。
獨自帶七孫小的老爺子
城里7人伺候1小孩模式不少(2父母十4長輩十1保姆),而這家恰好顛倒過來,75歲老人1人伺候7小孫,老二老大上初高中,10歲以下5人,最小的3歲。沒有親眼看到,以為是嘩眾取寵!海呂老人是個“基層干部”,任“生產隊長”,工作隊上門了解本隊貧困家庭,無意中發現這壯觀一幕:5個孩子在月光下倒立翻滾,客人一來好奇圍著,誰家這么多孩子?一問才知是“一窩”。都是海呂老人的“賢孫”,他老伴剛去世半年,治病欠債不少,兩兒子兒媳打工,收入不高,倒是按月寄回生活費,150元每個。老人精心安排這1050元,冼衣、做飯、睡覺、安全、讀書、菜地,事事都管,是個不容易的“幼兒園園長”。握著海呂老人粗糙的手,看著古銅色的臉龐,白胡子一弓長,汗水順著青筋暴露的脖頸滑落,衣服明顯多日沒洗,問他需要什么幫助?老人倒出米酒,連說沒什么招待,沒什么要求。說得有點氣喘吁吁,日子過得緊促的海呂老人真得沒時間思考要求,只想沒日沒夜的將孩子們安頓好……,
農村多少老人都是這樣,為下一輩榨盡最后一滴血,沒享一天福。村中黨員開會老劉從未缺席,于公于私盡心盡力。
伺候全癱老母九年多的孝兒子
在祠堂村有一戶人家,伺候癱瘓在床的老母,已9年多。9年,老人一天也不能下床,但身上干干凈凈,房間無半點異味,兒媳無半點怨言!在農村的知道,倒床的高齡老人能活過兩年,都是極少的。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天天做好事!老人94歲了,2008年那場冰災湖南人難忘!2008年那場地震中國人難忘!老人就是那年摔傷的!8年多不離不棄!細致呵護,感天動地!這位孝道兒子名字是劉賜來!是祠堂村的需要挖掘的不盡的向上的源泉!老劉去年在工作隊扶持下種了一畝獼猴桃,精耕細種,今年就掛了果,收入2000多元,勤勞而又孝道!
久病床前無孝子,劉賜來為何如此孝德呢?經過多次接觸,老劉講了他父親的故事,他父親曾經三次“從軍”,第一次是兵荒馬亂的1947年,劉父被抓了壯丁,機敏的當了逃兵,第二次是一戶有錢人家,不愿當兵愿出15擔谷,劉父看著一家10來口人肚子貼背,心甘情愿做了替身。這次沒有上次運氣好,還沒跑就成了俘虜,隨著隆隆的炮聲,共和國解放了,劉父又一次轉成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九死一生,雖沒有多少榮耀,但總算保了條命回到家鄉。父輩的擔當和艱辛感染了晚輩,不屈的基因流淌在晚輩的血脈里。活著多美好,親情多足惜!
貧寒出孝子,貧寒出英材!在祠堂村,感受到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感受到老當益壯,不移白首之心!全村千來人,30年來50多人考上大學,30年來出了6個名牌大學生,軍科院聶送來將軍,1980年16歲從這里走進北大,2015年登上美珍珠港訪問。村里今年4個考上中師。
祠堂村最黑暗的一夜
這是祠堂村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好運。家家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
就在這一天,2006年1月28日,祠堂村的老人73歲的劉求卻永遠地悲殘地離開了人世,帶著他未了的心愿!他沒有死在貧窮疾病里,沒有死在仇人手里,卻死在親生兒子的掌心里。
往前再倒推44年,1962年,29歲的劉求也是在一個凄涼的冬日里,帶著萬分的眷念,送走生病的妻子,獨自帶著嗷嗷待哺的一子二女,老大的8歲、老二4歲、老三3歲,不知如何渡日?天地冰涼、寒舍冰涼、內心冰涼!
為了子女不造孽,不受后娘的委屈,老劉沒有再續,又當爹又當媽,60年代既沒有錢,也難買到東西,別人的孩子有花帶,有鞋穿??蓱z的老劉硬是學上了針線活,一個大老爺們,一針一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父愛密密縫進兒女的衣衫、鞋底。保障了三子女最低的溫暖,50余年的苦雨凄風只有老劉冷暖自知。既當爹又當媽的超常付出,換來了三個兒女的成長、成家,孫子也不經意間也已17歲。經歷漫漫長夜的老劉本想苦日子到頭了。
養兒防老,老劉的生活有了安排,兒子每月派款25元、大米35斤,為了防止出現差錯,每月交清后,雙方分別在對方的賬本上簽字??裳劭催^年了,還有100元贍養費沒給,老劉與兒媳發生了口角,鬧到鄰里,村里,清官難理家務事,說說扯扯沒當回事,誰也沒想到會鬧翻了天!
喪心瘋狂的一幕在千家萬戶迎新的忙碌中發生:老劉欲搬回自己的家具,被孫子打掉兩顆門牙,憤懣的老劉點燃兒子家堆放的柴,拿著鋼釬沖向兒媳,兒子兒媳孫子三人撲倒老劉,掐住其脖子……。
老劉耷拉著軟弱無力、蒼老的雙肩,曾經是撐起家庭的堅韌的橫梁,而在這古稀之年,理應享受天倫之樂,兒女侍奉,卻淪落到如雞狗不如?100元,就是當時的三天工錢,或是兩只雞錢,一輩子的嘔心瀝血竟也不如一只雞?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老劉50余年燕子壘窩的一切就在這一瞬間坍塌!兒子進了監獄,無期徒刑,兩女兒不再上門,孫子入寺,青燈古佛,遁入空門。劉老漢家落得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有人說,分明是孫子打死的,為何讓老子坐牢?
有人說,老頭年輕而鰥,見媳婦起色心,為老不尊!
臟水潑向閉眼的老人,而走訪中村里沒一個老人講到劉老漢生前有一點不軌,一點不是,只為他哀嘆。
祠堂村善良的人不禁感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幾千年傳統孝德文化熏陶的祠堂村老人小孩誰都難以面對這一切!
工作隊進村,此事已過去10年,青山依舊在,鮮血已無痕。將近兩年,村里人總是饒開話題,經歷數十次家訪,才有人淌開心扉,說出大致經歷,只有常含眼淚與深情,才能看清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吹降氖鞘裁??是一個忘恩負義、背信棄義、不仁不義的家庭的萬劫不復……。
在工作隊督促下,村里修訂了村規民約,第一條即為尊老敬老!內容為“父母床前一杯水,勝過墳前千行淚;羊兒跪乳懂感恩,為人在世孝當先。”
歲月如梭,三年快過去!有人說,你怎么還不回來?別人干一年就走了。千人千般苦,苦苦都不同!說真話,在村里,故事怎么也聽不完,老人家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我只需要洗耳恭聽,年輕人都離開了,老人需要有個傾訴的地方。
尤其還有40余個單身兄弟,有的年齡與我只差月份,成家的希望非常渺茫。在村的日子,我吆喝著他們起床,不怪他們懶,誰沒個心事?如果我不是命運垂青一點,有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也許我也是這種生活。幫他們,就是幫自己、幫自己的兄弟姐妹。問他們有什么需要,有點故作嬌情,嬌美的媳婦我給不起,我只能帶著他們修通路、掃凈院、勤作事,講講外面的世界,鼓勵他們走出山村,或許能有一線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說,有點管得寬了,這些兄弟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收入遠遠高于貧困線。(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
作者單位:省審計廳駐雙峰扶貧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