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這是“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用全域旅游標準對比羅田旅游業發展,差距不小。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旅游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加快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實現羅田旅游興縣的戰略目標。究竟該如何推進羅田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筆者認為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產業有強大的輻射作用,其效益不僅體現在直接效益,間接效益和誘導效益更為關鍵。因此,旅游發展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從旅游業頂層設計入手,將旅游業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土地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農業、林業、水利等其他規劃之間進行有效銜接,實現設施、要素、功能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按照“全域布局、四季都有”的思路,羅田擬把2145平方公里作為旅游導區全域規劃建設,構建“一核、三廊、五鎮、十村、百景”的旅游產業空間格局,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深度挖掘和展現“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的“全域景區型”特色旅游產業。
培育全域旅游新業態。新業態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市場的引爆點和突破點。全域旅游下的業態創新應基本遵循全域空間整合、四季全時、“旅游+”、“互聯網+”四大架構,創新和培育旅游十二要素的消費業態,形成要素引爆、特色小鎮引爆、活動引爆等綜合型多樣化的引爆。結合羅田實際,可以積極推進旅游特色小鎮、旅游度休閑假區、寫生教學基地、養老基地等新興旅游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特色民宿、名鎮村落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推進特色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示范區、紅葉第一縣等目的地建設。積極推進“旅游+”工程,包括“旅游+教育”、“旅游+鄉村度假”、旅游+養老、旅游+養生、旅游+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產品新業態。要注重特色,突出特點,在創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
形成旅游產品新結構。生態是羅田的最大優勢,旅游產品可以圍繞生態做大文章。要加強濕地、植被、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保護,豐富生態、生物、地質等游害體驗活動,開發森林養生游、文化養生游、科普科考游等產品,形成羅田特色品牌。發展體育旅游,圍繞打造全國體育旅游示范縣目標,通過舉辦大別川騎行節、重走劉鄧大軍紅軍路、千里徒步游等定向拓展游,培育羅田旅游新的核心競爭力。發展鄉村旅游,圍繞建設全國鄉村旅游示范區目標,合理利用民俗、村落古鎮,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俗特點的旅游導點導觀,積極發展農家樂等精品民宿游、生態農業觀光游,滿足游客多層次多元化需求。針對老年產業、積極開發老年休閑養生度假產品;針對攝影、車友會等新的旅游群體,定制個性化旅游產品線路。
提升旅游服務新水平。要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創建一批標準化名牌旅游企業,培養一批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安全提示預警制度和應急救援體系,營造旅游安全環境。倡導健康旅游方式,開展文明主題活動,打造文明禮儀、誠實友愛的旅游文化環境。在重要景區設立衛生室,提供優質健康醫療服務。開通旅游專線公交,實行旅游公交“一卡通”,實現城區、景區和鄉村旅游導點公交全覆蓋。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健全全域旅游社區基層組織,提高管理、警務救援等治理能力,增強全域旅游人文關愛和可控性。
打造全域旅游新形象。要加強旅游形象整體推廣、旅游精品線路策劃包裝、重大節會賽事營銷、影視綜藝節目合作,積極與知名旅游網站、知名旅行社合作。策劃開展多樣性多層次旅游主題活動,積極運用社交媒體、朋友圈、自媒體等新媒體,加強互聯網營銷,形成全民宣傳、全民參與的大營銷格局。要創新營銷方式,針對不同目標人群,推出差異化的四季系列定制活動,不斷制造旅游興奮點、引爆點,真正將“天下大別山,美景在羅田”的口號叫響。
作者單位:羅田縣旅游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