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媛媛: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困境與出路

[ 作者:劉媛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05 錄入:19 ]

3月24日至30日,由農業部經管司站指導、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主辦的“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北京舉行,120名來自全國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大田種植類)帶頭人以及各省經管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培訓。開班期間,培訓班就“農民合作社發展與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發放了調查問卷,同時組織學員就該主題開展了研討交流,就當前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政策建議。

一、合作社適度規模經營現狀

(一)示范社土地經營規模普遍較大。總體來看,國家級示范社土地經營面積相對較大,千畝合作社比例較高。問卷顯示,61家國家級示范社中,土地統一種植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最多,占比達到55.7%;其次為100畝-500畝,占比23%;再次為500畝-1000畝,占比16.4%;100畝以下的最少,占比僅4.92%。

(二)租賃是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根據研討反饋,目前合作社集中土地開展統一經營的方式主要為租賃、入股和托管三種模式。結合問卷數據分析結果顯示,70.5%的示范社是通過租賃方式獲得土地經營權,16.4%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開展統一經營,8.2%則以土地托管的模式集中經營土地。

(三)土地流轉價格穩中有降。問卷顯示,37.7%的合作社所在地區2016年土地流轉價格與2015年持平,26.2%的地區流轉價格下降,但仍有36.1%的地區流轉價格上升。研討發現,土地流轉價格止漲反跌主要受糧食收購政策變化影響,特別是玉米臨儲制度改革后價格一路下跌,合作社不少陷入經營困境,不愿再擴大經營規模,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租地意愿減弱,導致部分地區土地流轉價格下行。但受糧食收購政策變化較小地區,土地流轉價格依然呈上升態勢。

(四)合作社普遍支持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問卷顯示,64%的示范社所在地區正在開展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8%的地區該項工作業已完成,還有10%的地區尚未開始。調查反饋,合作社普遍認為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對發展土地規模經營有積極作用。69%的合作社理事長認為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利于土地統一經營,21.3%的理事長則認為沒有明顯影響,但還有13.1%的理事長認為確權登記頒證不利于土地統一經營,其理由主要是確權登記頒證會導致一些統一經營的地塊租金價格被農民故意提高,或被農民提前收回等。

二、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存在的問題

研討中,合作社理事長們反映了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一些老問題,如合同過于繁復、難以操作,糧食補貼通過地租溢價被蠶食、補貼未取得預設效果,流轉價格缺乏科學指導、地價連續上漲吞噬合作社經營效益等;同時,還就以下三方面問題開展了深入探討。

(一)扶大扶強是否科學?此次參訓的都是國家級示范社,根據前述可知,這些合作社土地經營面積普遍較大,超過一半的合作社經營面積都在千畝以上,扶大扶強的政策導向依然存在。但不少理事長認為,當前亟需研究合作社的最佳土地經營規模問題,盲目擴張規模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持續發展。廣西宜州市烽火聯合耕作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基地達到兩千畝時已遍布七個鄉鎮,理事長花一整天時間還逛不完整個基地,農忙時更是面臨人力和機器嚴重短缺的問題,導致經營成本上升,經營效率降低。各地理事長還反映,目前企業資本投入農業時也存在盲目追求規模的傾向,但企業往往不懂農業經營,其經營收益并不樂觀,但企業的大舉進入卻哄抬了地價,導致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合作社不得不為高地價買單。

(二)適度之“度”如何把握?參加研討的合作社理事長們呼吁,政府應當深入研究適度規模經營的“度”的問題,并將之落實到政策制定中。確定“度”時應當綜合考量以下因素:一是經營主體的經營能力,包括生產技術、裝備設施、資金籌措、人員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經營能力;二是經營土地的最佳產出,可參照單位土地面積產出量、種植產品的最佳品質等來確定;三是經營主體的最優效益,主要考量經營主體的最佳投入產出比;四是流轉土地的產業帶動能力和就業吸納能力,包括流轉土地后所從事的產業對周邊農業生產和農戶收入的帶動效果,以及經營主體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安置能力等。五是單體經營規模與地區產業規模。除考慮單個經營主體的適度規模之外,還需要關注一個地區內某個產業的總體規模“適度”,避免局部市場供給過剩。

(三)流轉土地與誰簽約?研討發現,目前各地流轉土地簽約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個是直接與農戶簽約,二是通過村干部簽約,三是通過交易平臺簽約。從流轉成本來看,通過資產交易平臺流轉的費用最高,直接從農戶手里流轉費用最低,通過村組干部流轉成本居中。實踐中,合作社更傾向于和農戶直接簽約,或通過村組干部簽約流轉。但這種簽約方式規范性較差,中間經紀人加價現象嚴重,且存在出租方隨意毀約現象。浙江寧波慈溪市甬佳蜜梨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30余畝種植蜜梨,前期已投入一百余萬元,蜜梨從種到收需要7年左右時間,目前合作社流轉土地僅到第4年,就有農戶不同意繼續履行流轉合同。理事長普遍反映,由于土地流轉市場尚不成熟,導致插花地和中途收回土地現象普遍,合作社轉入土地很難按照規劃連片持續經營,嚴重影響合作社長期發展。

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有序發展的建議

(一)從核心問題入手,重視保護農戶利益。學員認為,農戶是否愿意流轉土地、土地轉出后自身利益如何保障等是影響土地流轉有序發展的核心問題,而解決這一核心問題應當主要依靠政府職能。學員建議:一是普及建立土地流轉專項資金,防范土地流轉后可能出現的風險,為農戶可能遭受的利益損失提供風險補償;二是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福利體系,解除農戶流轉土地的后顧之憂;三是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服務,為流轉土地后的農民提供穩定有序的就業通道和環境。

(二)從營造環境入手,做好公共監管服務。在土地流轉中,政府職能應重在做好監管、規劃和服務等工作,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干預市場發育。學員建議:一是盡快加強土地流轉市場的制度規范建設,科學制定政策,并加強政策落實督導檢查;二是統一建設服務平臺,引導土地流轉逐步走向規范有序發展;三是開發適用于合作社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政策性保險,從解決自然風險起步,逐步開發涵蓋生產和經營關鍵環節的保險品種。

(三)從市場規律入手,科學制定扶持政策。對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方式要更加客觀科學,避免行政力量影響甚至扭曲土地流轉市場的正常發育。學員建議:一是避免制定直接按照規模確定補貼標準的政策;二是加大對合作社在技術、人才、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三是盡快開展系統研究,確定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最佳規模范圍,為經營主體科學生產提供指導;四是研究總結租賃型、入股型、托管型等不同土地流轉模式的適用條件和特點,為合作社結合自身實際確定發展模式提供參考依據。

(簡報撰寫:劉媛媛;研討主持:劉媛媛 周忠麗 孫超超 劉華彬)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農民合作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线久久 |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