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后,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迅速行動,采取多項措施,積極開展扶貧領域涉嫌違紀信訪舉報問題線索排查篩選交辦督辦工作。截至目前,全區第一批共排查問題線索4136件(次),其中自治區紀委信訪室排查864件(次),第一批相關問題線索已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辦理。(12月7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扶貧,是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地區、貧困戶擺脫貧困,改變貧困現狀的一項社會工作。目前,我國的扶貧工作顯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一定數量的群眾爭當貧困戶,不愿意脫貧,導致年年扶貧年年貧的現狀,是什么造成了這種”拉不動、扶不起”的現狀?
通過各級紀委機關的實地明察暗訪和群眾信訪舉報等途徑,發現部分地區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貧困戶并不貧,靠的是人情、關系擠占了資源,造成了扶貧不公的現象。有紀委干部了解到:某些人私下給村干部送禮,或者是利用和基層干部的人情關系討要貧困戶名額等手段就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了貧困戶。
那么,要怎樣杜絕這種關系戶成為貧困戶呢?相對于幫扶對策,更重要的是對貧困戶的識別。要如何確保扶貧對象是真的貧困戶?一要規范、并嚴格把控貧困人員識別過程:以村為單位動態管理全村人口的情況,包括收支情況、住房安全情況、飲水安全情況、通信通電情況等,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全程公開透明的選出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二要加強監督:成立村民監督小組,對村民情況進行不定期的入戶調查、抽查檢驗;特別是紀委機關對基層干部的監督,制訂相應的懲罰制度,對于出現的可能犯錯誤的苗頭要及時糾正,責任層層壓實,決不出現官官相護的現象,必要時候可以殺一儆百。三要建立并完善貧困戶識別的相應制度,很明顯,并不是所有基層干部都會在利益的驅使下“賣人情”,健全的制度可以讓那些無法拒絕人情,不會說No的干部有理可據,無制度之漏洞可鉆。基層工作不能紙上談兵,只有認真落實,才能有效的減少扶貧不公的現象。
扶貧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不能讓“賣人情”這種行為影響干群關系,成為干群關系的痛點。扶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需要,真正地讓貧困人員過上好日子,我們的干部才能心安,我們要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爭當人民的好干部。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