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丹:擦亮農產品的地標名牌

[ 作者:王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6 錄入:王惠敏 ]

百色芒果、大田高山茶、諾鄧火腿、京西稻、佳木斯大米、富錦大豆……在近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2000多平方米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專業展區中,匯聚了近400家單位的35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作為本次農交會的重要活動之一,如此多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集中參展推介,讓前來逛展的公眾得以直觀領略農產品的地域及文化魅力。

顧名思義,農產品地理標志就是指標示農產品“產自特定地域、彰顯獨特品質”。老話講“名”正則“言”順,農產品有“名”有“姓”,而且還是跨過一定門檻才爭得的“名”與“姓”,闖起市場來自然腰板直、膽子壯。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農產品地理標志早已成為具有地域特色農產品的金字招牌,不僅多數市場反饋良好,而且作為當地的公共資源,地理標志商標也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特色農業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也正是由于其所帶來的效益日益顯著,近年來地理標志商標申請熱度始終不減。此次農交會期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張華榮透露,我國已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2004個,備案特色資源6839個,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20個。不到9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到質,地理標志商標的發展擴容,也見證了我國特色農業的發展成就。

福洪杏、羅甸火龍果、攀西大田石榴……一個商標帶活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案例庫,不斷地更新。無形商標,正在成為興業富農甚至是精準扶貧的助推器。但農產品并非獲得商標,就會自動實現身價升值。不少媒體報道發現,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申請熱、使用冷、效果差”的現象并不鮮見。臨猗蘋果、芮城花椒等一大批農產品品牌因為缺少規劃、疏于管理等,并沒有產生預期的可觀效益。既已申請證明商標,就該充分挖掘與開發,否則不啻于對區域公用品牌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破壞。

讓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真正成為金字招牌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其中,首要的就是呼喚政府部門自覺規劃、主動開發,要打好政策統籌、企業引進、標準生產、質量安保、品牌推介等整個大算盤。通過打好手中行政、財稅等幾張牌,創造條件讓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品牌產業的發展中,形成擦亮金字招牌的合力。在此,尤其要把好質量管理關,唯有確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和“舌尖上的味道”,才能談得上解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擦亮農產品的地標名牌,土特產也能成為市場中的弄潮兒。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求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重口AV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