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以旅游業為主體的服務經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并保持著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旅游業已成為當前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的產業,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動跨越,加快轉型的重要產業。同時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的發展,解決人們到外面走走看看、因工作或業務需要,到外面學習領悟、到外面競技表演、感受外界風光及外界發展的刺激,豐富人們的生活,消除日常在家或單位帶來的煩惱等,改變長期足限于家庭或單位單調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注重生活質量,學習外界先進的文化技術等。興仁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發展山地旅游,把握了發展機遇,順應時代潮流,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迎接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這是科學明智的選擇。什么是山地旅游?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環境為主體的旅游環境載體,以復雜多變的山體景觀,各種山地水體,豐富的動植物景觀,山體主體氣候,區域小氣候等自然資源和山地居民適應山地環境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生活習俗,傳統人文活動流傳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蘊等人文資源為主要的旅游資源,以山地攀登、探險、考察、野外拓展等為特色的旅游項目,兼山地觀光、休閑度假、健身、娛樂、教育、運動為一體的一種現代旅游形式。
一、興仁發展山地旅游的重要性
(一)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國家旅游局日前發布的《中國旅游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國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二)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是拉動內需的需要
旅游業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拉動旅館、餐飲、交通、娛樂、購物等行業的相應發展。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節假制度的不斷完善,便引發旅游界的普遍關注。政府、企業紛紛瞄準市場,加大投入,全力打造旅游景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民間文化,打造特色風情街,特色風情村,特色風情鎮,特色風情景點。根據山水特點、地勢、溶洞的奇險,全力去投資打造,各種演出不斷,商店、賓館相繼投入,群眾購車、購物等得到有效拉動,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大眾旅游正式進入公眾視野,旅游業已成為當今經濟轉型,推動跨越,拉大內需,加快發展的主流;成為各級政府改善人們生活方式、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項目來實施。
(三)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是現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興仁縣長期以來是以煤炭開發為主的資源大縣,依靠煤炭的開發,拉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等多方面的影響,資源開發顯得疲軟,也不符合興仁可持速發展的需要。興仁獨特的山水林路風貌、興仁內涵豐富的民間文化、興仁獨特的氣候特點,打造興仁山地旅游業,有利于擴大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素質、改善民生;有利于深化改革開放、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營造生態環境,推動興仁社會經濟轉型升級。足以說明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業,是現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四)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是解決當前就業壓力大的需要
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加就業,有效解決當前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山地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投入,增加了就業,在賓館、餐飲、購物、演藝、娛樂等相應增加了就業,有效解決當前就業壓力大的問題。
二、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應遵循的原則
(一)以生態經濟和旅游經濟理論為指導,以保護為前提,遵循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規劃山地旅游的同時,應重點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
(二)應以森林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客源為導向,其建設規模必須與旅游規模相適應。應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進行適度建設,切實注重實效。
(三)應以生態環境為主體,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獨特風格和地方特色。
(四)統一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應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可視條件安排分步實施。
(五)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專業技術標準,規模的規定。
三、興仁發展山地旅游面臨的機遇
(一)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有上級政策及資金支持
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業,得到上級相關政策及資金的支持,時機已到,符合興仁實際。貴州全力打造旅游大省,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出臺一系列支持黔西南州山地旅游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黔西南作為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興仁縣委、縣政府搶抓黔西南發展山地旅游的機遇,依靠上級政府的相關政策及資金支持,凝聚民間力量,緊緊圍繞山地旅游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如興仁放馬坪,目前放馬坪山地旅游業第一期工程在路、綠化、種花、競技場、閑亭、線網等已投入資金2.5億元人民幣,打造以“江南塞外”草原文化為特色,建成以苗族體育競技基地為中心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已初見成效;在鯉魚苗寨,打造以水文化為主的自然景觀,目前正在施工建設;正在建設的興仁東湖濕地公園,周圍舊房已全部拆除,已破土動工等。興仁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并將山地旅游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重要中心工作任務之一來抓,逐漸將興仁縣打造成文明全國的山地文化旅游大縣。
(二)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業有適合的氣候條件
興仁縣位于黔西南州中部,是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平均海拔1253米,屬于低緯度高原性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溫度15.2°C、年均無霜期281天、年均日照1564小時、雨量充沛、生態良好,空氣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最適宜人生存和居住,適宜于山地旅游和休閑度假。
(三)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有突出的區位優勢
興仁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大。是滇、黔、桂三省結合部的中心縣,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 309省道、313省道、關(嶺)興(義)高等級公路、晴(隆)興(義)和惠(水)興(仁)高速公路、正在規劃的貴陽至興義鐵路貫穿全境,使興仁成為黔西南州重要的的交通樞紐,縣境距南昆鐵路興義站42公里、鄭屯站51公里、貞豐白層港56公里、南盤江水運碼頭70公里、興義機場50公里,以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并舉的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形成,交通便捷,方便各地的人來興仁游玩,為山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宜的交通條件。
(四)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有優越的自然景觀
興仁縣自然風光秀麗,有碧草萬頃、廣袤遼闊的放馬坪草場、有波光粼粼的東湖公園、有鯉魚湖的風情萬種、有氣宇軒昂、空靈俊秀的真武山樓閣、有大野場的古樸神秘以及那神奇夢幻般的溶巖洞群風光、有聞名遐邇的三家寨道堂、有氣勢磅礴的馬寶樹瀑布群、有四季皆綠的三道溝萬畝竹海、有古木叢中的劍平池公園,還有國家重點文物單位交樂漢墓群等景區充滿情趣和魅力、富含歷史底蘊。它們集原始古樸、濃郁深厚、雄險秀麗、幽深奇峻為一體但又各具特色,各顯奇異,引人入勝。為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景觀。
(五)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有獨特的文化優勢
興仁縣轄13個鄉鎮和4個街道,國土面積1785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居住著漢、布依、苗、回、彝、黎、仡佬等16個民族,其中苗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6.3%,屬多民族雜居地區。各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有記錄我國古代先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的活動,又為我們探究古夜郎文化提供寶貴線索的交樂漢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為我們研究伊斯蘭教的傳入發展及變遷提供依據的三家寨道堂,還有金碧輝煌的佛教圣地———人文景觀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光輝燦爛、韻味雋永的文化遺產。為山地旅游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色彩,讓山地旅游更加有激情和內涵。
四、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的總體構想
為全面打造興仁山地旅游品牌,深入推進旅游產業縱深發展,我縣將以苗族文化為主基調,綜合引領自然、歷史、民族、民俗和宗教等文化元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唯一性吸引游客眼球,努力打造貴州西部獨具特色的山地文化旅游名勝景區。在縣城東湖南側打造集全世界苗族十八個支系的博物館,展示十八個苗族支系的建筑、服飾、首飾、語言、飲食、傳統工藝產品等文化元素,參照日本忍野八海理念,以原生態為主還原復制,打造世界級苗族文化研究基地,使其成為苗族尋根之旅的勝地。以縣城為核心,輻射全縣及周邊縣、縣苗族文化景點;在鯉魚苗寨,打造以水文化為主的自然景觀,展示苗族生存環境,同時重點布置苗族傳統工藝產品生產加工系列;在放馬坪以“江南塞外”草原文化為特色建成以苗族體育競技基地為中心,恢復歷史民族戰爭遺址,建立苗族圍獵場,配以高爾夫球場、蒙古包提高旅游品位,建成以觀光、休閑、度假、體育健身、懷古體驗為一體的旅游景區,利用高速公路交通優勢建成州府興義和興仁縣城的后花園;在交樂一線,以交樂漢墓和并嘎,輔以現代農業;在清水河一帶以西部方言苗寨文化和三家寨道堂、清水河自然景觀為主,在打魚凼、麻沙河沿線,以自然景觀為依托,建成打魚凼水上樂園,探險體驗漂流;在三道溝以萬畝竹海、百里清龍為核心,以土法造紙工藝作為出發點,建設竹文化展示基地、生態養生療養基地。以縣城為中心,從縣城到各景區、景點沿途布置農業觀光帶。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業,不但要建獨具特色的競技場,而且要做到沿線有看點,還要解決途中吃、住、行、購物等,讓山地旅游的游客吃得放心、行得舒心、玩得開心、購物稱心。
五、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起步較晚。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但長期以來沒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起步較晚,耽誤和影響了我縣以山地旅游業為主的產業發展。
(二)山地旅游產品開發層次低,如何向游客展示其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多年來近乎空白,至今沒有像晴隆“二十四道拐”、桂林“印象劉三姐”那樣能反映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巨作。如放馬坪景區,文化底蘊不突出,特色不明顯,還需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傳承,騎馬、射劍等娛樂尚未形成,馬乃兵營歷史文化還需整理完善等。
(三)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到景點的路,有的地方坡陡、彎急、路窄,景點停車有難度等。目前興仁除了放馬坪景區稍有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外,還沒有獨特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精品線路,加速開發面臨投入不足,投融資渠道急待進一步拓寬。
(四)山地旅游資源比較分散,產業融合度不高;旅游資源結構不完善,產品競爭力不強。
(五)宣傳力度不大,沒有將興仁山地旅游業宣傳包裝出去,沒有形成專門的電視劇去宣傳打造;沒有將景點及文化,融入到中小學教材中去,讓全縣人民以主人公的態度去宣傳、打造、包裝,促進我縣山地旅游業的發展。
(六)旅游景區群眾的素質有待提高,沒有以主人公的態度去做好山地旅游業的相關工作,一是自覺做好景區周邊環境衛生不夠;二是部分群眾車輛亂停亂放,人行道上有車輛出入等,文明旅游、社會公德還需提升。
六、興仁發展山地旅游業的思考
興仁縣發展山地旅游業,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國家旅游局提出,我國旅游業要從景區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社會轉型,正是對大眾旅游的積極回應。以旅游業為主體的服務經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并保持著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興仁發展山地旅游,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進一步推動興仁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為打造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戶外山地運動、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山地旅游綜合體提幾點建議:
(一)必須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旅游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貴州打造為全國的旅游大省,黔西南州打造為全國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大好機遇,結合興仁實際,乘勢前進,迎接挑戰,破解難題,深化發展城鄉一體、產業融合、富有時代魅力的山地旅游業,帶動全縣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將我縣發展為既能帶動群眾致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旅游縣。
(二)合理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優化空間布局,整合社會資源,加快產業融合,創新旅游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完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興仁山地旅游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創新體制機制,實施融合發展,壯大旅游市場主體,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在全縣形成集商務會展、觀光、美食購物、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等為一體的山地旅游中心圈;進一步推進景區(點)經營體制改革。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旅游商品。
(四)深度對接國家戰略規劃和政策,推動旅游產業升級轉型。緊緊圍繞山地旅游,聯動周邊旅游資源,發展以人文娛樂、游樂觀演、生態度假、戶外運動等為主要內涵的旅游休閑產業。
(五)加大興仁山地旅游景點、競技、線路、購物、民族文化等的宣傳力度,將我縣的景點、民族文化、熱情好客的新風尚等向外展示出去;開展旅游禮儀禮貌培訓,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做熱情好客的興仁人。
(六)提升旅游企業競爭力。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業,參與各類旅游項目建設,出臺政策,支持民營旅游企業發展,扶持旅行社,大力發展精品酒店、經濟型飯店,進一步加快旅館品牌化、網絡化發展。
(七)優化旅游環境,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快地方旅游法規建設,加大旅游法規宣傳和執行力度。完善旅游監管體系,落實監管責任,旅游、工商、公安、交通、商務、衛生、質量技監、文化、物價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按照職責依法查處旅游違法經營行為,重點整治旅行社、導游人員在經營中的不誠信行為。健全投訴處理機制機構,建立由縣旅游、質量技監、工商等部門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旅游企業組成的分級投訴處理體系。建立網絡、電話、信件等多種投訴渠道,為旅游者維權提供快速、高效服務。
作者單位:貴州省興仁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