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隴南實踐對當前電商扶貧的啟示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7 錄入:王惠敏 ]

隴南電商扶貧探索開始于2013年,2015年初被確定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首批電商扶貧試點,已經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觀察和分析隴南電商扶貧,就可以看到電商扶貧的一般規律,對各地啟示良多。

一、隴南電商扶貧的成效與特點

從初步總結看,隴南電商扶貧已經取得五個方面的成效:一是一批山貨出山,已經累計銷售43.5億元;二是一批農民電商就業,目前電商及相關行業從業5.7萬人;三是一批土特產品升值,木耳、香菇的價格漲了十幾元,土蜂蜜價格翻番,增加了農民收入;四是一批青年返鄉創業,小段、張璇等青年電商典型不斷涌現;五是一批政策措施相繼出臺,電商扶貧工作體系有模有樣。

隴南與成縣的電商扶貧有“四個一”的突出特點:一把手工程,如縣委書記李祥親力親為,從在微博上賣核桃開始,成為核桃書記、電商書記,一路推動;更重要的是,市委提升為一號工程,市委書記孫雪濤親自抓,形成各級一把手齊抓共管的局面;一個單品突破,成縣初期集中精力于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核桃,一個點上率先突破,其他山貨陸續出山;一個載體搶位,充分運用微博微信這一有效載體,從一把手開始,集體上陣,共同發聲,在互聯網上成功搶位;一套措施跟進,就是把電商扶貧作為系統工程來做,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協會引領、市場推進、金融支撐、媒體助力“六位一體”措施綜合推進。對照隴南電商的“四個一”成功經驗,就會發現一些地方的電商扶貧為什么推不動,推不開。

二、隴南實踐對電商扶貧的啟示

以成縣為核心的隴南電商扶貧試點,將電商扶貧從理論變成現實,并初步提示電商扶貧的基本規律,很有借鑒性。

隴南的實踐表明,電商扶貧是可能的,因為已經有了五個基本的支撐。一是農村信息化基礎有明顯改善,特別是大部分農村寬帶與手機上網的普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二是農村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產業扶貧不僅要解決產業發展問題,還要應對賣難和市場波動問題;三是農民的信息化應用正在轉變,由單一的信息獲取向綜合的信息運用轉變;四是一大批返鄉青年和新農人群體的出現,示范帶動了農民的網銷網購行為;五是社會消費導向的轉變帶給貧困地區發展新機遇,貧困地區的好生態、好產品有了市場。

隴南的實踐表明,電商扶貧是可行的,隴南的“五條通道”具有普遍性。一是網店帶貧,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開網店代銷,貧困農戶開辦網店自銷自售,以及電商協會直接聯系對接貧困村、貧困戶;“就業”帶貧,電商、物流快遞、網貨供應、網店裝修設計、地方特色館、電子商務園區、交易中心等提供創業機遇和就業崗位;三是“平臺”帶貧,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一方面實現“工業品下鄉”以節省開支,另一方面實現“農產品進城”增加收入;四“信息”帶貧,創辦集涉農政務、服務、資訊和電商于一體的一站式、個性化、移動化的公共服務平臺,聚合電子商務富民、便民、惠民;五是“工程”帶貧,以電商倒逼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倒逼農業特色產業結構調整,倒逼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隴南的實踐表明,電商扶貧是一個生態體系,不是浮冰而是冰山。一個完整的電商體系,至少包括前端的電商交易體系,如平臺、網商;中端的電商服務體系,如服務商、金融支付、快遞物流、電商園區等;后端的產業支撐體系,如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我們經常看到的電商交易體系只是電商的一般外在表現形式,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九分之一,而九分之八卻浮在水面之下。如果沒有水下的電商服務體系、產業支持體系,則所謂的電商只是浮冰,很快就會化掉。到目前為止,隴南電商體系已經形成,讓電商扶貧最終成為現實。

隴南的實踐表明,電商扶貧需要行政推動,政府的供給側改革非常重要。對于貧困地區而言,思想觀念的束縛可能比自然條件的惡劣相比更糟糕,電商扶貧啟動之初,沒有行政推動,特別是沒有一把手的強力推動,很難打開工作的有效缺口,這是各地電商扶貧甚至是縣域電商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教訓之一。所以,電商扶貧一開始就是政府以政策和行政措施的有效供給來協同平臺、市場主體等各方的力量,共同培植電商的種子,呵護它順利發芽和茁壯成長!

三、隴南電商扶貧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電商扶貧前無古人,一路摸著石頭過河,已經在路上,但成長的煩惱也如期而至。隴南現在遇到的問題,也會是其他地方將來可能要遇到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交通區位劣勢。網上的近距離還需要現實的近距離來實現。一個重要的對照是,全國做新疆土特產的很多,如三只松鼠、西域美農、樓蘭蜜語等,但運營在新疆的卻很少,最主要的問題是交通區位問題,而交通區位就意味著成本上升和便利程度不足;反而是什么特產也不突出的武功縣卻成了新疆特產進軍全國的一個重要跳板。如目前的電商物流,靠政策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在符合市場邏輯的基礎上,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把成本真正降下來,讓電商基業長青。

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二,區域品牌定位。到目前為止,隴南上線的農特產品和地方工業品已經不少了。從大面上看,以農產品為主的縣域電商已經進入區域公共品牌競爭的階段,沒有一個像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洛川蘋果一樣的區域公共品牌來引領,就無法擺脫同質低價競爭。問題是,隴南的電商區域公共品牌是什么?成縣核桃?隴南山珍?還是其他?需要聚焦。

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三,培育龍頭企業。一般的電商人才培養有三個階段,從培訓人手開始,逐漸成為人才,最后要出現人物。比如,遂昌電商有潘東明,麗水電商有王軍龍,武功電商中堅是西域美農。在千軍萬馬步入大眾創業之路后,需要一個領軍式人物示范引領,隴軍遠征,大將何在?

值得注意的問題之四,未來方向抉擇。脫貧攻堅2020年將告一段落,從電商扶貧起家但不可能永遠停滯于電商扶貧,因為電商的前進沒有停歇,電商的競爭日新月異,電商的發展沒有界限,下一步的隴南電商走向何方?從電商到互聯網新經濟,從電商扶貧到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或許是現實的選擇!

四、繼續推進隴南電商扶貧的建議

形象地講,電商扶貧這個孩子長大了,襁褓和奶瓶已經不夠了,我們需要為他考慮的更多。有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是戰略定位提升。從電商扶貧開始,向縣域電商轉型,逐步形成電商新經濟,力爭成為區域電商的中心,并進一步延伸相關產業鏈條,如包裝印刷、產品研發與精深加工等。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的創新發展,事關發展后勁,必須用力。

二是建設區域品牌。借助隴南現有的電商扶貧知名度,用典型符號固化品牌認知,強化產品研發,增強市場競爭力,逐步實現品牌引領發展。

三是深化人才培養。把草根創業與企業轉型、本地培育與招商引進等結合,大象起舞與螞蟻雄兵同在,從而形成“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生動局面。也要關注人才培養的差異化,初期都可以去開網店,中期、后期肯定要分化,分散到電商服務、倉儲物流、產品研發等各個環節,需要深化培養體系。

四是不斷完善生態。用好供給供給側改革思維,進一步補短板,降成本,以更加完備的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強大的電商生態體系,讓打造區域性的電商中心最終成為現實。

(本文為作者在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的發言,題目有變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久久中文一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有码~第一页 | 综合色 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电影久久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