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加強和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為此,本報今天起推出“來自基層的調查報告”專欄,刊發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的成果,交流來自基層一線的民情民意、實踐經驗和調研心得。歡迎來稿。
為推動河南開封市精準扶貧工作,發現問題,拓寬思路,今年上半年,我先后到通許縣馮莊鄉陳莊村等多個村莊進行專題調研?,F以陳莊村為例,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就我市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陳莊村基本現狀與致貧原因
陳莊村位于通許縣城北4公里開扶路西側。全村168戶728人,其中貧困戶33戶140人,低保戶32戶38人;耕地1140畝,人均1.57畝。該村土地基本是黃河泛濫區的沙土地,村民收入以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長期以來,村里沒有企業和副業,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傮w來看,該村致貧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陳莊村土質較為貧瘠,漏水漏肥嚴重;農田灌溉井布局不均,灌排功能不暢,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特別是農電網升級改造配套項目不及時,“油改電”項目沒有到位,一到用電高峰,稍大功率的家用電器就無法正常使用,抗旱澆地用電更是困難。
交通運輸不暢、出行困難。前些年,唯一一條與外界連接的道路是土路。因為道路不暢,陳莊村的蔬菜運不出去,外地客商也不愿來做生意。
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全村貧困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占61%,初中文化程度占2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0%。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在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寬、辦法不多;對一些生產銷售方面的信息靈敏度不高,把握不及時。
喪失勞動能力致貧。在陳莊村貧困群體中,因缺乏勞動能力致貧的有10戶,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占貧困人口總數的33.3%。此類貧困戶脫貧困難,且脫貧后容易返貧。
因病致貧現象突出。在全村47戶貧困戶中,70%的家庭都有病人,其中22%的人有過手術經歷,因病致貧占全部貧困人口總數的41.3%。
此外,村民進取意識不夠,思想觀念落后,自主發展觀念不強等,也是該村長期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扶貧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2年,陳莊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經過各級各部門和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凝聚思想共識,強化組織保障。馮莊鄉成立了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負總責,鄉長具體負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村級組織成立了由包村領導、包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組成的扶貧工作小組,深入村戶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脫貧攻堅工作的上下聯動機制。
深入摸底調查,強化精準識別。按照選準對象、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該村逐戶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村情、戶情并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管理。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實施精準扶貧。
把握重點瓶頸,強化項目對接。2012年以來,陳莊村先后爭取到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農村安全飲水、美麗鄉村建設等建設項目,各級財政投入各類資金400多萬元,集中用于村內基礎設施建設。
突出干部帶頭,強化產業支撐。村“兩委”干部多次到縣扶貧辦、農業局等單位拜訪,咨詢致富門路,帶領黨員群眾代表到山西、山東等地觀摩學習致富模式。經考察分析,該村選定以冬棗大棚種植和無土栽培種植為突破口、帶動貧困戶發展現代農業的脫貧致富思路。
堅持標本兼治,強化教育培訓。該村從改變群眾思想觀念入手,通過“兩會一課”、遠程教育網絡、集中宣傳、入戶做思想工作等形式,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自身現狀,激發他們的致富愿望,增強脫貧致富本領。
經過幾年的努力,陳莊村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013年,縣財政投入安全飲水項目資金40萬元,讓全村168戶村民用上了清潔自來水;2015年,爭取縣財政扶貧資金130萬元,新修進村道路4000平方米、戶與主路銜接路面2000多平方米、村內下水道3500多米。二是產業項目明顯發展。引導貧困戶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大蒜+花生”高效種植模式;推進冬棗大棚種植和無土栽培種植;爭取到小額貸款31萬元,發展存欄20頭以上規模養豬戶8戶、10頭以上養牛戶5戶。三是生態環境明顯優化。村委會利用扶貧獎勵資金60萬元,建設村室170多平方米,修建2400多平方米的廣場,綠化街道6條2300米。四是村民收入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全村90%以上的富余勞動力得到技術培訓,全部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大部分貧困戶實現脫貧。
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開封市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取得顯著成績。但目前全市還有221個貧困村、11.1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我們要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以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拓寬途徑,完善舉措,全力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要有目標。有目標才有方向,有目標才有動力。就開封而言,總的目標是確保到2019年實現全市現行國家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比全國提前一年完成脫貧任務。2016年,要實現3.5萬貧困人口、50個整村穩定脫貧。我們制定了開封市精準扶貧“十不十有”具體標準。調研中了解到,陳莊村貧困戶由2012年的68戶減少到目前的33戶,貧困人口由287人減少到140人,已經脫貧的35戶貧困戶,都達到了標準。
要有產業。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要從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出發,從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考慮,每年整合資金并有計劃地推進一批產業項目,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拓寬脫貧增收渠道。針對貧困戶,做到項目安排精準,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選擇脫貧路子,或搞種植、養殖、加工,或搞商業、搞貿易、外出打工。
要有政策。扶貧必須合理構建一系列產業發展、就業、教育、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機制,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近年來,國家和省里都出臺了一系列扶貧政策措施,必須把這些政策落到實處。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與扶貧任務相適應的財政穩定增長機制。
要有人幫。精準扶貧需要一支真抓實干、能抓會干的扶貧干部隊伍。堅持結對幫扶、定點幫扶,實行市黨政領導分包縣區、市級領導聯系到戶、市縣單位包村、縣鄉干部包戶和市直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定點幫扶貧困村的工作機制,由定點扶貧單位向貧困村派駐工作隊,不脫貧不脫鉤。
作者:中共河南開封市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