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除“文山會海”弊病,近年來全國各地整治舉措諸多,也取得明顯良效。結合“多會合一、長會短開、短會少開”的做法,以電視電話會議、網絡視頻會議等新形式縮短會議“成本”的舉措逐漸普遍。然而,近日筆者在走訪中卻聽到不少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反映,自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來,各地大力精簡會議活動,改進會風。可“療效”卻只停留在了上級“表面”,廣大基層“滲入”甚少,效果不佳。新型的會議召開方式,依舊帶來了“新負擔”,部分地區,特別是基層“受壓”現象依舊存在。
由于一些基層部門對于落實上級精神的方式沒有及時轉變,依舊停留在“下文件、開會議”的層面上,忽略了“落實效率”才是本質要求。加上一些地方將會議召開次數列為考核標準,逐漸使一些會議變得“形式化”、“任務化”,失去了原本的落實目的,間接的浪費了財力、物力及寶貴的時間。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既有傳統工作思維沒有轉變的問題,也有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的黨員干部,工作中應付了事,對上級文件、會議不走心,執行乏力;個別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未徹底轉變,依賴過去的開會模式。一些地方之所以變著花樣的會仍然不少,關鍵還是一些領導干部“官僚主義”的行事方式在作祟。
對此,筆者認為,“文山會海”尤其在基層還需繼續“瘦身”。首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減少層級,推進職能轉變;鼓勵干部轉變思維,跳出傳統工作模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精簡會議力度應持續加大,特別是對于廣大基層,應多注重實際落實效率考查,而非一紙會議記錄的憑證。對于必要的會議,應加大召開的精準力度,對參會人員、時間、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降低“會議成本”,提高“會議效率”,以避免“陪會”、“口水會”、“重復會”的發生,造成不可必要的浪費。
其次要進一步強化紀律,促進干部自覺將工作做實做細。部門一把手,要以身作則,嚴肅紀律,增強執行力度。要細化明確會議規模和文件數量的標準,既精簡會議文件,也精準參會對象、發文單位。同時強化外部監督,嚴格會議文件的審批和管理,使開過的會、發過的文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總之,作風建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從根本上來說,防范、約束‘文山會海’,必須建立健全有序、良性、高效的政務運營體系和管理制度。
作者地址:山西省壺關縣樹掌中心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