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興斌:農業部與國家旅游局為何不能共建旅游示范縣

[ 作者:王興斌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2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日前,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開展了“旅游示范區”的創建活動。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特約專家、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獲得人、國家旅游局規劃專家王興斌對這兩個活動提出質疑,他認為,農業部了解農業、農民和農村工作,但對旅游服務和旅游推廣的特點不太熱悉;旅游局了解旅游特別是旅游服務和旅游推廣的特點,但對“三農”與三農工作并不熟悉。對雙方而言,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都是一個新業態、新工作,應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目前由國家旅游局與農業部開展的兩場創建“旅游示范區”的活動正在全國展開。一個是《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個是國家旅游局關于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兩部、局各自開展的這兩場“創建”活動的名稱、內容、標準和范圍不盡相同,一個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一個叫“全域旅游示范區”。但細讀它們發的文件,又有基本相同之處:創建主體都是縣政府,創建目標都是旅游示范區,創建對象選擇都要求旅游資源豐富、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地區。“全域旅游示范區”雖然號稱旅游業要面向“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但其中6條考核標準之一是“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于旅游收入”,首批262個創建名單中4/5以上是“縣”,顯然是以農業為主、農村人口為多的農村地區。

特別注意的是,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八大優惠政策十分誘人:“凡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錄的,將優先納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內投資支持對象,優先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旅游投資優選項目名錄,優先安排旅游外交、宣傳推廣重點活動,納入國家旅游宣傳推廣重點支持范圍,優先納入國家旅游改革創新試點示范領域,優先支持A級景區等國家重點旅游品牌創建,優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訓,優先列入國家旅游局重點聯系區域”。如此“優惠”的“政策”,其廣度與深度在國家旅游局倡導過的所有“評定”、“創建”活動中是從未有過的。

可以想見,兩部局的紅頭文件下發后,各地官員、尤其是縣級官員大概會浮想聯翩、喜憂交加。喜的是這是一個提高地區著名度與發展經濟的難得“抓手”,當然也是任期內創造政績的難得“抓手”,特別是國家旅游局表示提供如此豐厚的“優惠政策”,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何樂而不為?

憂的是究竟申報哪一個,或是兩個都申報?兩家的標準都不低,“全域旅游示范區”六大考核指標高得難以企及:“旅游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稅收占地方財政稅收10%左右”。“旅游示范區”要求也不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總數須超過100個,精品線路10條以上,其中要有10個以上精品點在省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從業人員中農民就業比例達到60%以上,近三年游客接待數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對一個縣來說要達到這幾點決非易事。這塊“餅”要掉到自己嘴里也難。

盡管如此,從首批已經公布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來看,各地申建的積極性很高。據筆者統計,全國有10個省申報的“示范區”在10個縣以上。這也很自然。因為國家旅游局的《通知》說:“各地首批申報全域旅游示范區,原則上不超過10%左右的縣(含縣級市),有條件省份可適當申報市(地州)為創建對象” 。

這里暫且不說這些創建標準是否合理、能否達到,也不說政府主管部門習慣用此類“創建”、“評定”名目繁多的“示范點”、“示范區”來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做法,是否符合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發展方向,這套做法是不是計劃經濟下行政審批的延續,是不是國務院曾明令禁止的“評比”活動的翻版,這套做法對推動地方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起什么作用,正面的多還是負面的多。

這里筆者要質疑的是,兩部、局的新文件都未提及此前兩家聯合創建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還搞不搞?原來早在2010年7月兩部、局曾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宣布“共同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共同推出一批“旅游示范縣”。2011年3月、2015年12月,兩部、局曾兩次公布了32個、68個示范縣名單,并舉行過隆重的授牌儀式。此情此景,想必那100個“旅游示范縣”的領導還記憶猶新。現在兩部、局又各自推行“新政”,那么之前承諾的“合作框架協議”和共同制定“旅游示范縣”該如何處理?

近年來“部門聯動、產業融合” 的口號說得很多,201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其中規定“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游活動”,由旅游局、發展改革委、農業部負責。兩部、局新近的大動作表明,這種“合作”的似乎已經結朿。

農業部的《通知》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推動以縣域為基本單位的區域旅游,促進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無疑是兩部、局的共同目標。

農業部了解農業、農民和農村工作,但對旅游服務和旅游推廣的特點不太熱悉;旅游局了解旅游特別是旅游服務和旅游推廣的特點,但對“三農”與三農工作并不熟悉。對雙方而言,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都是一個新業態、新工作,加強合作是優勢互補、揚長補短、相互學習、互利共贏的一椿好事。為什么已經有了4年部局合作的歷史、已經共推了100個旅游示范縣,雙方又另搞一套“創建”活動?

筆者統計了一下,在國家旅游局公布的262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中,有23個縣(市)是兩部、局已經授牌的“旅游示范縣”。對地方來說,國家層面兩部局帶頭合作,繼續共同推進“旅游示范縣”工作,豈不是能更好地推進地方省、市、縣層面的合作。同時地方上(如縣政府)也不必同時應對國家兩個主管部門下發的性質相同或相近的紅頭文件。何樂而不為呢?

“旅游+”不僅僅是產業融合,也是部門聯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