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進一步簡化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會議決定,將投資項目開工前的報建審批事項由65項減至42項。(新華網2016年05月12日 來源:新京報)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肯擠,總是有的。事實上,簡政放權,也跟“擠海綿”差不多,只要能對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的企業和群眾提供快捷高效服務,減少一些審批事項和冗余的審批環節,也是可行的。
黨和國家以“擠海綿”勁頭,大力開展簡政放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深化行政審批領域改革,2013年國務院要求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要精簡3分之一;2014年,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2015年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的行政審批項目94項、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67項、取消的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0項,取消了所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面規范了審批行為;今年2月,國務院已清理規范192項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這一串串數據,是“習李新政”銳意改革的真實體現。
在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從原來的65項減少到42項,減少了23項,雖然絕對數字不大,但具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兌現了李克強總理在5月9日“全國‘放管服’電視電話會議”上,代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的承諾,傳遞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持續推進改革信號;二是65項報建審批事項就減少了23項目,減少了近3分之一,反證行政審批事項猶如“海綿里的水”,只要深入研究,還有值得精簡的“擠壓”空間。
拿出“擠海綿精神”推動簡政放權,須有推進改革的決心。我國計劃經濟時代設置行政審批事項,今天不僅不完全適應,有的還阻礙經濟社會發展,跑行政審批如同“萬里長征”為社會詬病。要改變多部門審批、“來回跑”審批亂象,需要頂層強力推進簡政放權,全面推進、深入推進。
拿出“擠海綿精神”推動簡政放權,須上行下效。簡政放權要“一竿子插到底”才有“放”的效果、“管”的力度和服務的質量,如果中央放權后,省市“捏著”不放,辦事企業和群眾還得在縣、市、省之間來回“胡跑胡碰”,就等于沒有放;如果上級放權后不管,服務質量肯定難以保證。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追求的是“行政審批權放下去、辦事效率提起來”效果。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求政務服務主管部門及地方黨政領導,要多聽辦事群眾呼聲,狠抓落實,狠抓執行力,將好政策落地、把好事做實,進一步優化中國發展軟環境,強力推動中國前進步伐。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