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就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筆者認為,留才用才,人盡其才,關鍵在于給人才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家”。
當家長的都會有這樣一種心態,希望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全面發展,置孩子的興趣不顧、與孩子的特長無關,只要感覺好的東西都強加到孩子身上,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填鴨式”教育,導致孩子被動應對,甚至可能會出現抵觸心理,教育出的孩子往往各項都略懂一二、淺嘗輒止。術業有專攻,人才也是一樣,如果這也要求懂、那也要求學,管得過死、要求得太多,就會束縛人才的手腳,制約人才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難以打造“高精尖”人才。給人才一個健康成長的“家”,不能因不懂計算機而否定一名技能人才,不能因英語不達標而棄用一位業內高手,更不能讓那些靠學歷、職稱吃飯的“假大空”,一考定終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這次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旨在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就是要打開大門廣納群賢、拆除門檻知人善用、優化環境造就良才,讓人才不再為“名利”、“官位”花費過多的心思、占據太大的精力,甩掉繁重的“設卡把關”的包袱,一門心思、心無旁騖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一個家庭之所以能夠培養出棟梁之材,離不開立好“家規”,好的“家規”才能帶出好的“家風”。這一家規,不是“父讓子亡子不敢不亡”的封建統治,也不是管得越多越好、越嚴越好的霸權條款,而是充分發揮主觀意志,激發自身潛能的“助推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就應像這樣一個“家規”,要與時俱進,更好地識別人才、培養人才、聚集人才,打破過去統管統治的森嚴壁壘,填平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楚漢鴻溝,給人才更加寬松、更加自由、更加適宜的土壤。
這次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人才增添“家”的呵護和溫暖,最大限度地激發出身上的正能量。同時,也吸引那些“漂洋過海”的人才登上“回家的路”。
作者地址:山東省臨沭縣委組織部研究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