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提高農業科技化、市場化、組織化程度。當前,我國農業的現狀是人多地少的農戶分散式經營為主的“小農經濟模式”,以現代企業模式大規模、高機械化程度、標準化生產的現代工業化的農業所占比重很小。在這種情況下,要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確保農產品質量、縮小城鄉差距,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應以農企為領導、市場為主導、政府為向導,通過發展農產品供應鏈聯盟等模式,引導農戶走上現代農業之路。
但是,因我國氣候、地理、風俗等不同,農業的情況比較復雜,還有很多農戶沒有參與到供應鏈系統中來,就是參與到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農戶,也存在著穩定性不高、效率不高、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為此,本文用蜈蚣博弈理論,以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戶與農產品加工生產的核心企業的運行關系為代表分析農產品供應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加強穩定性、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等問題,預期為供應鏈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對策建議。以下是主要的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供應鏈合作的心理預期,杜絕短視行為。農業及與農業相關的產業風險性較大,農戶很容易在沒有得到顯著效應或利益時退出供應鏈體系。因此,作為供應鏈的供需雙方都要有為長期打算的心理準備,不斷促進供應鏈合理健康發展。
二是建立合理補償機制,促進公平分配。在農戶與核心企業的供需模式中,農戶一般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對市場變化反應慢、學習新技能慢、更新新農產品品種慢,這些都要核心企業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導與服務。同時,核心企業以現代企業動作方式,面對市場,擁有資金、信息、技術和市場等優勢,很容易會導致“殺雞取卵”式的發展模式,過度掠奪農戶的利益,導致供應鏈的畸形發展。這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利于核心企業的發展的。因此,作為有長遠眼光的核心企業,應主動建立合理補償機制,使農戶在供應鏈中受損的部分利益得到一定的補償,實現較為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供應鏈體系健康發展。
三是建立階段性目標調整機制,注重發展效益。任何一個博弈階段,雙方都要重新評估今后發展下各自的效益均值是否會強于目前狀態,若是有增長,機會就持續合作下去,若沒有增長空間,則就在當下結束合作。這就要求供應鏈體系中供需雙方不同的根據當前的形勢預估今后的發展變化,進行新的目標調整,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樣可能更有利于建立穩定性供應鏈體系。
四是夯實互信的合作基礎,實現合作雙贏。當供應鏈管理中雙方有了堅實的合作基礎,就有減少一此交易成本,促進信息交流,攜手共進、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具體方法可以是雙方在合作之初就建立合作基金(類似沉沒成本),沒有達到一定的合作期限時,違約一方的“沉沒成本”就無法收回,這就建立起雙方合作的硬約束,共同做好供應鏈體系建設。同時,考慮到廣大農戶太分散,個體農戶的投入資金有限,很難拿出一定量的“沉沒成本”出來,政府代替農戶可以發揮這方面的作用,政府可以召集核心企業和農戶雙方,就如何建議互信機制、基金投入機制等提供幫助和信用證明等。
[名詞解釋]
“蜈蚣博弈”(centipedegame)是由羅森塞爾(Rosenthal)在1981年提出的一個動態博弈問題。由于這個博弈的擴展形很像一條蜈蚣,因此被稱為“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是指這樣一個博弈:兩個博弈方A、B輪流進行策略選擇,可供選擇的策略有“合作”和“不合作”兩種。他們的博弈展開式如下:
圖:蜈蚣博弈
A——B——A——……A——B——A——B——(10,10)
|****|***|******|****|****|***|
(1,1)*(0,3)*(2,2)****(8,8)*(7,10)*(9,9)*(8,11)
在圖中,博弈從左到右進行,橫向連桿代表合作策略,向下的連桿代表不合作策略。每個人下面對應的括號代表相應的人采取不合作策略,博弈結束后,各自的收益,括號內左邊的數字代表A的收益,右邊代表B的收益。如果一開始A就選擇了不合作,則兩人各得1的收益,而A如果選擇合作,則輪到B選擇,B如果選擇不合作,則A收益為0,B的收益為3,如果B選擇合作,則博弈繼續進行下去。可以看到每次合作后總收益在不斷增加,合作每繼續一次總收益增加1,如第一個括號中總收益為1+1=2,第二個括號為0+3=3,第二個括號則為2+2=4。這樣一直下去,直到最后兩人都得到10的收益,總體效益最大。遺憾的是這個圓滿結局很難達到!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李風琦博士。本文原標題為《農產品供應鏈合作聯盟的蜈蚣博弈分析》,內容有所刪減。原文系湖南省改革進行時的“思與行”暨第六屆湖南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一等獎論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