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組織部日前決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培斌,男,漢族,山西省陽高縣人,1965年9月出生,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11月入黨,黨的十八大代表,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常務理事。曾擔任陽高縣馬家皂鄉農業技術推廣員、司法助理員,龍泉鎮司法所所長、陽高縣信訪服務中心主任。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同志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年僅50歲。(共產黨員網2016年2月15日)
在中組部的追授文中,首先提到了李培斌同志是新時期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好干部。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立了從嚴治黨的管黨治黨方略,樹立了問題導向機制,在先后連續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來自基層的征求意見建議及我們自身查找的問題當中,比較共性方面的問題都有深入基層較之從前偏少,黨群干群關系有所淡化,那么追根溯源的根本問題其實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有所減弱,正因為我們的執政根基來源于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所以黨內集中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旗幟鮮明地定為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意為對群眾路線的再學習再實踐,從而鞏固這一根基。那么前文中提到的李培斌同志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群眾路線,真正把老百姓的急事難事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培養當成信仰,在群眾心中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公正的黨員干部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千千萬萬的李培斌式黨員干部,敢擔愿擔為民服務重責,甘當愿當黨的基層基礎的“螺絲釘”,以自身踐行為民宗旨,進一步讓黨的政策方針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信任,這是李培斌同志值得黨員學習的第一點,所以每一個黨員都要有做好基層黨建“螺絲釘”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務必把群眾疾苦困難放在心中,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當好黨和群眾溝通聯系服務的“橋梁”,讓我們的執政根基在基層更牢固。
在李培斌同志的先進事跡中,第二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地方就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群眾當親人看待,把群眾滿意、調解成功當工作動力源泉。體現在黨員黨性上,其實就是他對黨忠誠,牢記黨的政治使命和歷史使命,把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行為準則。李培斌曾說:“我不怕苦,窮也不丟人,當了共產黨的干部,不給老百姓辦事才丟人,我絕不給共產黨抹黑。”正是因為有這份堅定的政治品格,所以他的思想行動才能集中在為民服務上,才能有源源不絕的服務動力和綿綿不休的工作激情。所以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學習他的這一優秀品格,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踐黨性修養,在繁雜多事的工作業務中學習黨的基礎理論、實踐歷史來堅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一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強化黨內學習教育活動在理論基礎上鞏固黨性修養,另一方面也不能放松在實踐活動中讓先進典型黨員們的行動來引領和帶動每一個基層普通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而推動黨的改革發展、振興民族的奮斗事業進程不斷向前。
“李培斌同志工作30余載,調解了上千次民事糾紛,制止了上百次群體性械斗,挽救了50多個瀕臨破裂的家庭,令30多位遭受遺棄的老人安度晚年、20多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2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迷途知返。”(《經濟日報》2016年2月2日)都說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群眾的事都不是小事,基層干部是萬金油,什么事都得管一管,什么工作都得做一做,其中李培斌同志從事的矛盾糾紛調解、司法調解可以說是基層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因為群眾利益無小事,特別是處在矛盾沖突中的雙方,稍有不慎,很可能引發其他社會性問題,但是李培斌同志工作起來卻甘之如飴,并且在調解中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他的調解秘訣就是公平、公正、公開,事事為百姓著想,持平司法調解公正這桿秤。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公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事,所以公正、公平、公開、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也是我們每一個基層黨員干部學習的品質之一,同時也是處理基層事務的必備能力素質。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劍河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