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尚勇:我國已具備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

[ 作者:李尚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03 錄入:王惠敏 ]

各國農業現代化的現實模式表明,農業現代化并不需要以消滅小農業和小農戶為條件,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也不需要等到土地集中和土地規模經營的興起。這個結論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因為我們不需要等到土地集中和土地規模經營興起以后再去推進農業現代化,不需要通過大規模土地集中和土地規模經營去推進農業現代化,更不需要通過消滅小農業和小農戶去推進農業現代化。相反,我國現階段就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在小農遍地的情況下,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

根據國際經驗,國家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制度條件,它要求該國完成“土地革命”,消滅封建或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讓農民擁有土地產權。這個制度條件是市場經濟在農業領域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二是農業生產力條件,即在落實土地產權的基礎上,由國家推進農業技術進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較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三是社會經濟條件,即國家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目標,不再從農業索取剩余,政府乃至整個社會都已經有能力較大規模地支持農民和農業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完全具備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三個基本條件。

(1)我國在1950年前后實行“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雖然后來的人民公社體制使農民失去了土地所有權,但1980年代開始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體制”基本上落實了農民的土地產權。雖然農民沒有土地的處分權(轉讓出賣權),但現行法律已經清楚地將土地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界定給了農民,而3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承包土地不變”的承諾,則起到了穩定現有農民土地產權關系的作用。由這些產權權項構成的土地產權關系基本上能夠滿足市場經濟和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制度條件。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技術進步舉世矚目,我國農業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已經達到42%,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1998年,我國農產品綜合商品率已經提高到60%以上。(人民日報,1998)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也充分說明,20多年來我國農產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見“表4”)

我國已經具備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

另外,在不少農業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農產品商品率已經突破了80%、90%(如浙江象山、江西的永豐和贛州章貢區等等)。筆者所在地區的不少鄉鎮也是如此。所以,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已經能夠滿足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第二個基本條件。

(3)2003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5年,我國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2005年底,全國人大廢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2006年,“中央1號文件”開始規劃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城鄉統籌為核心的農村政策新體系……200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3700美元,2010年我國GDP超過日本,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這一系列數據和事件表明,我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初期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大規模地支持農民和農業發展的經濟條件,并且已經開始由“從農業索取剩余”向“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轉變。這也就是說,我國的社會經濟條件已經能夠滿足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亚洲国产原创私拍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