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必須看到,欠薪問題目前仍未得到根治,特別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一些地區還有所反彈,少數地區甚至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極端事件。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如何進一步發揮刑法的威懾作用?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執法、加強協作等多項要求。其中就包括完善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健全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間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動完善檢察院立案監督和法院及時財產保全等制度。應該說,這些配套措施和具體要求落實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執法力度和法律威懾力,希望相關部門都能重視起來、行動起來。
治理欠薪,行政手段、司法手段一個不能少,找到病根更是關鍵。從相關信息來看,當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主要發生在工程建設等領域,拖欠原因除了市場秩序不規范、用工管理和工資支付行為不規范之外,保障工資支付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比如,工資保證金等制度執行剛性不足,企業拖欠工資的違法成本過低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解決欠薪頑疾也并不是太難,關鍵是敢于出手。“基本無拖欠”能否如期實現,公眾拭目以待。讓法律鋒利起來,才保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法制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