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晶: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路徑研究

[ 作者:王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20 錄入:12 ]

大學生村干部工作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強調“要作為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①。2014年5月30日,中央組織部召開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養了解國情、熟悉基層、心貼群眾、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強基層組織建設、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②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以及國家政策的鼓舞,使得當代大學生紛紛進入農村基層,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

目前,國家的整體思路是:當以大學生村官的人數到達一定比例后,將通過適度的調整制度達到完整的動態平衡,當大學生村官離開任職期滿后離開崗位后,通過過濾、淘汰、沉淀、逐步形成了一種可控、健康、持續、規范的選拔任用機制。③然而這一既定人群任職期滿分流后的何去何從,已經不單單是社會學所關注的問題,而是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公共行政學等學科交叉關注的問題,筆者擬從多角度、多維度解析大學生村官其滿分流的問題并提出實現路徑。

幾個視域的解構

政治學視域。大學生村官群體從學校直接進入農村基層一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共黨員,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生村官群體代表著中國共產黨最基層的一股力量。村官的本質決定了他們既是社會的精英,同時也是社會的后備人才,也是服務人民的一股新生隊伍。他們扮演何種政治角色不僅是大學生村官的議題之一,也是涉及到社會政治生態、和基層民主建設相關議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生村官扮演著促進農村基層政治生態的優化,健全村級治理結構,促進鄉村治理范式變革等角色。④在任期結束后,這種身份的適從性和心理的同源性使他們對工作的取舍更有趨同性。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后都愿意從事相關職業,比如考取公務員或者進入事業單位任職。

社會學視域。一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狀態是由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同所決定的,地位和認同決定他們的價值。從大學的象牙塔進入到最基層的農村,他們的第一步實際就是從校園脫離進入社會的第一步,這不僅僅意味著身份的轉換,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是否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同。不管是任職期內擔任大學生村官這一職務,還是任期結束后步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這種角色的改變過程都是個體外部行為的認同和內部角色的構建,這都會造成個體的角色適應、角色偏離和角色緊張等問題,只有把握好這幾方面,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的問題。

經濟學視域。村的經濟行政職能和社會服務功能,使大學生村官會涉及到經濟學相關部分的工作,同時還會產生輻射效用,這種輻射效用改變大學生村官的經濟行政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從產生效益的角度分析,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到農村基層任職,說明他們認為當大學生村官這一職業是收益大于成本的。因此,要想使他們留得住,就必須建立和完善起一套相關法律和制度,使他們在任職中受益。

公共行政學視域。從政治生態的維度去分析,大學生村官計劃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考慮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影響。對政治生態的反思和重塑將有利于村官計劃的發展。從政治環境看:務必解決大學生村官的身份政治認同和角色定位不明確造成的資源短缺問題。從經濟環境看:應該大力提高大學生村官的收入,有的村官經濟拮據也是他們中途放棄或不認真履職的重要原因,應在經濟上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從文化環境看:村一級單位,有強烈的宗族文化氛圍,認識的同一性,使大學生村官無法開展相關的工作,要試圖消除村內“熟人社會”的排他性,從而鍛煉大學生村官在村里宗族文化的良好工作能力和溝通能力。⑤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大展拳腳,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在二次就業中找準方向。

大學生村官困境分析

主觀原因分析。首先,進取精神逐漸消退。隨著大學生步入農村開展工作,年齡逐漸增大,長期在農村工作,思想和行為產生代謝慣性,同時因為大量的基層瑣事使得他們也沒有時間主動花心思去學習,在工作上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在對待個人前途出路上不主動爭取,進取精神消退。他們在公務員、事業單位等招考考試中競爭力不強。

其次,家庭生活負擔漸重。目前,大學生村官正值結婚生育年齡,隨著結婚生子,家庭生活開支往往捉襟見肘。特別是夫妻雙方都是村官的家庭,更是入不敷出。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和生活上,客觀造成為生計奔波多一些,為工作操勞少一些,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各種競爭性選拔考試。

再次,思想情緒消沉拋錨。調查顯示,27歲以上任期滿2個聘期的大學生村官在村官中占很大比例。他們大多在農村工作了4-7年,隨著年齡和任職年限的增長,大部分村官都從剛到村任職時的積極心態逐漸消沉,從滿腹理想到得過且過,認為工作干得再好也沒什么好處,考試考得再多也終究考不上,相當一部分人還有失望、甚至絕望心理,自我放逐、自我放棄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最后,職業意識淡薄無助。任期滿三年后,大學生村官的出路大致有留村任職、公務員考試、自主創業、繼續深造、自主擇業五種方式。可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為了避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這就需要學生村官們在任職期間對今后的發展有個準確定位,對自己的未來有個長期規劃,有意識地關注自我發展和完善,爭取通過三年努力而找到人生的方向。但在現實中,總是存在個體差異。人各有志,許多村官在忙碌的三年中,一方面農村工作的繁瑣讓他們沒有精力去想更多的規劃,另一方面,在歲月的洗滌中,全然沒有了斗志,讓自己的滿腹激情淹沒在廣袤的農村荒野中,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客觀原因分析。首先,政策導向不明確,保障體系尚不完善。根據“大學生村官的精神”,國家政策的重點是培育新農村建設人才和農村基層執政軍。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應體現的政策指導和保障功能,可以保證大學生們能夠長期在農村工作,所以建立一個村官政策的長效機制尤為重要。一方面,國家鼓勵高質量的學生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政策導向卻沒有過多考慮激勵“村官”扎根于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模糊的政策讓村干部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感覺渺茫,對繼續留在農村工作失去信心。

其次,就業培訓內容設置還需改進。一是除相應培訓種養殖技術、社會技術技能、政策法律法規等以外,還應增加創業規劃、經濟金融、形勢政策等內容,擴大大學生村干部知識視野。二是培訓時間相對較短,因受場地、經費、師資等因素制約,大學生村官接受再教育的時間不長。

再次,創業平臺搭建不夠。大學生村干部自主創業難度較大,創業比例仍然偏低。調查顯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約占在崗大學生村干部的10%。各級政府雖然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但省市創業基金支持有限,縣級匹配相對較弱,各部門的優惠政策沒能實現整合,金融支持手續繁瑣,融資成本較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激情必然受到影響。

最后,交流“出口”面臨挑戰。一是雖然明確了大學生村干部五條基本出路,但政府對大學生村干部開展職業規劃指導方面不足,政策不配套,很多大學生村干部對前途感到迷茫,直接影響鄉村兩級后備干部隊伍的穩定和選拔。二是縣鄉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干部的比例偏低,縮小了村官們的出口瓶頸。三是政府目前雖然十分重視把工作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大學生村干部,統籌公選到鄉鎮領導崗位,但還沒形成常態化,統籌比例也相對偏低。

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的實現路徑

加強思想指導,進行關愛教育,重視心理調整。一是增加社會認同感。大學生在具備豐富充足的知識結構,他所受的教育、城市生活經歷使他在心理上相較于其他村、社區干部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僅僅是自我認同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與之相應的社會身份的認同,即進入村官角色后的環境認同和社會認同。二是轉變就業觀念。定期召開座談會,開展談心談話會議,通過面對面的指導,了解思想動態,幫助他們釋疑解惑,轉變職業觀念,把注意力從企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轉向到農村基層,讓他們建立起“吃苦耐勞、干事創業”的理念。三是加強典型引導。注意發揮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示范效應作用,留村任職、公務員考試、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深造等五個典型以報告會的形式,引導高校畢業生根據自己的村官情況,了解就業形勢,明確就業方向。四是搭建交流平臺。通過建立QQ群、寄“家書”、“村官”論壇等方式,定期與大學生村(社區)干部交心談心,幫助解決他們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和教育引導。五是保障續聘渠道。勞動合同期滿的大學生村官積極辦理續簽手續,通過續聘留任,繼續發揮期滿大學生村官熟悉農村、了解農民、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同時給期滿大學生村官一個緩沖期,避免“期滿就失業”的窘境。

拓寬道路,暢通就業信息渠道。首先,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建立規范化的就業信息收集渠道和發布機制,了解就業需求,及時發布各地人事考試網,各大招聘就業就業信息網,并通過電話、短信、郵箱、QQ等平臺發布信息,以擴大就業大學生村官的就業渠道。其次,結合對工作崗位需求的掌握及時推薦。在了解個人優勢和掌握社會就業需求的的基礎上,出具鑒定,村居委會、鄉鎮考核,主管部門能力認定,通過大學生村官就業推薦表推薦用人單位。三是通過合作互惠互利。充分利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特長,有針對性地組織和邀請用人單位到大學生村官工作現場區實地觀察了解,使用人單位和受聘單位找到共同的契合點,進一步拓寬聘任期滿大學生村官的就業渠道。

著力內外共幫,突出提升創業能力。大學生村干部的創業緊缺的是對創業的整體規劃,最需要的是創業實事技能。為此,從這兩方面入手,大力整合社會的各種資源,充分調動大學生村干部的創業積極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創業意識和方法技能。

一是干部幫帶樹立創業意識。依托各級政府黨校、遠程教育信息網等加強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識的引導規劃。組織高校、教育等部門的專家定期免費給大學生村干部進行創業規劃指導和心理咨詢,幫助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矯正創業中的心理障礙問題。開展組工干部、鄉鎮干部與大學生村干部“1+1”幫帶活動,給予項目、資金上的幫扶。

二是致富能手幫帶選好創業路子。定時定期組織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為大學生村干部提供專業的人生規劃和創業設想,對他們的創業指導提供幫助,相關部門應暢通聯系渠道,通過利用利用經濟能人、種養大戶和資深企業家的能力互動平臺,采取“一幫一”或“一幫幾”的方式,擔任他們的創業導師,幫助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村干部,為他們提供與之對應的創業方法、技能操作,同時,對創業項目進行跟蹤幫扶,對創業策劃書進行可行性指導,培養創業典范,帶動大學生村干部踴躍創業。

三是技術人員幫帶解決創業困境。定期舉辦“技能培訓課程”,籌建“創業幫扶團”,為大學生村干部提供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村干部熟練掌握多項技能。著力上下共扶,注重搭建創業平臺。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基層,有的甚至與城市完全阻隔,獲取的資訊相當的狹窄,存在著創業經驗不足、資金短缺的實際情況,應主動搭建和優化創業平臺,強化幫扶服務,激發他們的就業創業的活力。一是創業基金添動力。制定實施相關優惠政策,通過政府財政預算,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分類扶持,政府可以積極協調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采取政府貼息貸款的辦法,幫助有創業意向和拓展規模的大學生村干部解決創業資金瓶頸問題,使一大批有創業項目缺苦于資源的大學生村干部有了資金來源方向和渠道。三是項目支持增信心。創建省級創業園區、孵化基地,鼓勵大學生村干部入駐創業。四是政策扶持。提供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相關優惠政策,降低創業項目的門檻。

著力虛實共推,全面增強創業成效。一是發揮團隊優勢推動創業。可以推“村官+村官”、“村官+能人”、“村官+基地”和“村官+合作社”四大創業模式,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大學生村干部抱團聯合創業、合伙入股創業、依托產業創業、帶領村民創業,實現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二是發揮區域優勢推動創業。將市場需求與地方區域特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干部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優勢,通過引進新品種,改變種養方式和進行農產品加工,加快農業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⑥三是發揮“創業明星”優勢帶領創業。政府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實體進行綜合評審,根據創業規模、經濟效益、社會影響評選出“創業明星”,并以鄉鎮為單位,組織“創業明星”在技術、資金、項目等方面幫帶想創業、能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和農民。

結語

大學生村官如何面臨再就業,再擇業,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如何分流,是出口環節的核心,這是關系到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是否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處。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結合實地研究得出結論: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分流出路雖然表面通暢,但不同的出口卻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為此,需要全盤思考,嚴格把關大學生村干部的任用、流動設計方案。通過強化考核篩選機制,加強思想指導、夯實分類培養內容,拓寬后續發展路徑,搭建創業平臺,為大學生村官期滿流動的制度設計提供經驗參考。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機關黨建重要論述》,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年。

②李源潮:“在農村去拜人民為師在廣闊天地鍛煉成長”,《黨建》,2012年。

③馬德峰:“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及其路徑研究—以蘇北Y縣為例”,《中國軟科學》,2013年第9期。

④謝方意:“大學生村官制與農村政治生態:影響、問題和愿景—基于政治視角的分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9期,第34-40頁。

⑤杜春林:“大學生村官融入基層研究述評”,《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⑥“全國大學生經驗村官工作會議經驗發展摘要”,《農民日報》,2012年9月20日。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2015年29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高爱潮视频免费一区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色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