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二十大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流通和鄉村產業發展,夯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是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鄉村振興,意味著人們對鄉村生活質量的更高要求,特別是居民對食品質量的更高要求。農業產業興旺,不僅能夠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且能夠提供更優質、更安全、更健康的高品質農產品,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收入來源。雖然目前農民收入中來源于產業的家庭經營性收入比重不斷下降,但仍占總收入的四成以上,是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鄉村振興,必須加快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滿足農村居民對收入快速增長的迫切需求和強烈期盼,只有大力發展產業,才能為農民收入提供可靠持久的保證。
三是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匯聚人才和人力資源。鄉村振興,還要吸引大量有志從事“三農”工作的城鎮優秀人才到鄉村創新創業和發展。只有農業產業興旺,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才能為鄉村振興吸引和凝聚更強大的人才隊伍和人力資源。
四是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農業產業興旺,才能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從而為鄉村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和基礎,進而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構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機制。
但目前來說,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產業興旺發展還有以下幾點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產業基礎弱,規模化程度不高,機械化技術水平低;二是銷售渠道不暢農產品流通困難,物流業發展滯后;三是生產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農民壓力大,積極性不高;四是體系不健全,同質化嚴重,產品品質有待提升;五是品牌意識不強、宣傳力度不夠,政策支持不多;六是經濟實力不強,生產資金不足,發展后勁不強等等。這些總題都嚴重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影響農業發展。
二、做強鄉村產業的一些思考與想法
那我們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夯實農業產業基礎、加快農產品流通,為鄉村振興提供殷實的物質保障?
一是要科學規劃,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構建結構合理、技術先進、質量優異、效益良好、競爭力強、協調發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用現代科學技術驅動農業、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體系。建議:以紅星大市場作為牽頭單位,做好農業產業化龍頭榜樣,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助力構建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業經營體系。
二是要因地制宜,打造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鏈條。以種養為基礎的產業鏈向上延伸,才能促進技術研發更加精細高端。產生的直接效果不僅使原材料種類、數量和品質大幅增長和提升,而且能直接推動下游產業鏈發展,使上游企業研發的成果有“英雄用武之地”。形成一條“從田園到餐桌”的農業全產鏈,促進產業鏈增值,讓收益更多地留在產地、留給農民。建議:紅星大市場牽頭成立產業聯盟,以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和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為理事會成員,成立湖南紅星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大力扶持和培育農業企業,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將產業與農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
三是要凝心聚力,加強技術提升與人才隊伍建設。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農業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建立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專業隊伍是根本保證。建議:以資助成立學校專班的形式,培育一批多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有政治站位、大局觀念、清正廉潔、為民服務思想等,人才的選拔一定要進行全面調查考察并量化評分。
四是要開放合作,及時掌握行業發展信息引導生產。要加強與行業、協會、上下游企業交流與合作,從行業發展趨勢、信息數據上做到及時掌握,加以分析,以市場需求引導生產。同時,加大與金融、電商等企業合作,加強生產后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的動員令。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重大意義,科學把握豐富內涵,準確理解總體要求,牢牢掌握重點任務,結合實際工作認真貫徹落到具體行動上,在統籌推進鄉村振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同時,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個基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不斷完善支持保護制度和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蓬勃發展和不斷興旺壯大,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構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機制。
(作者系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理事、紅星實業集團副總經理。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