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帶動下, 我國的電子商務得到了快速發展, 農產品生鮮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行業, 在發展過程中卻因生鮮商品易腐爛變質難保鮮的特性而出現商品損耗高、物流成本高、難盈利的現象。生鮮農產品的保鮮及其品質提升已經開始成為農產品生鮮電商關注的重點, 其直接影響農產品生鮮電商客戶滿意度及平臺的生存發展。本文通過農產品生鮮電商及冷鏈物流現狀的研究, 分析造成農產品生鮮電商商品高損耗的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生鮮商品品質的對策, 以改進并降低農產品生鮮電商在商品質量管理方面的投入, 保證其經濟效益的增長。
前言:隨著經濟的發展, 人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加迅速, 為農產品生鮮電商帶來了發展機遇。但由于生鮮農產品易腐爛、易變質, 冷鏈物流技術不夠發達, 生鮮農產品的保鮮、儲存、配送過程中損耗率居高不下。如何提升生鮮農產品的保鮮度及品質是農產品生鮮電商一直關注的經營管理問題。
一、農產品生鮮電商面臨的發展背景
農產品生鮮電商作為農產品流通的新興產業,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而發展起來, 對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廣大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 尤其是能直接食用的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由于農產品生鮮電商多采取產地直銷模式, 縮短了中間渠道, 這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激發了生鮮農產品的市場需求。
1. 國家冷鏈物流政策的大力支持
生鮮電商離不開冷鏈物流, 它是保證生鮮農產品能全物流過程中保持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 從而保證商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當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自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就已經提到要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開拓農產品市場;2012年國家提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而2012年就被稱為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2014年國家提出加強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平臺建設;2015年國家提出多項推動生鮮電商及冷鏈物流建設的發展政策, 為生鮮農產品提供了更安全的運輸配送, 提高了生鮮商品的品質。同時, 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 這也促進了農產品生鮮電商更注重提高商品品質保障方面的發展。
除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 各省區也先后出臺了促進農產品生鮮電商在商品品質上發展的政策規劃。山東省政府的《山東省“十二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對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提出多項政策保障。山東省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大省, 為適應市場和消費需求, 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質, 減少產后損失, 省政府在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 提升冷鏈物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在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商品品質, 生鮮商品的保鮮度, 商品損耗等多方面提供了保證, 加快了農產品生鮮電商平臺發展。
2. 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我國網民數量在2017年6月達到了7.51億, 網絡購物用戶達到5.14億, 這么大的消費群體, 成為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巨大潛在市場。同時, 生鮮電商以其精準、快捷、方便的特性已經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使消費者已經形成了網購生鮮農產品的消費習慣。據智研咨詢集團《2017-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的統計結果顯示出我國生鮮電商交易總額持續攀升 (見表1) 。
表1 2011-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圖1 2011-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及增長率
隨著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越來越多的生鮮電商開始通過商品品質的提升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比如更強調有機、無公害、新鮮等。2016年中小生鮮電商通過掌握一手貨源、進價比大電商低的優勢, 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價格, 使得生鮮電商越來越多的滲透到中等收入人群, 這些中小生鮮電商成為市場新的增長動力, 并且其經營模式也將越來越休閑化、娛樂化、體驗化, 商品品質的模式差異也越來越明顯, 市場消費群體將越來越大。
二、農產品生鮮電商商品品質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大、政府大力扶持及行業模式基本形成的條件下, 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 但是農產品生鮮電商中只有1%盈利, 而7%巨額虧損, 88%略虧, 4%盈虧持平, 經營狀況并不優良。生鮮商品容易變質、容易損壞的特性導致它對存儲、配送、包裝的要求更要高于其他類商品。我國生鮮農產品的腐損率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見圖2) , 生鮮電商的運營成本中商品損耗高達到8%。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商品品質保障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圖2 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腐損率
1. 生鮮商品冷鏈保鮮技術落后
目前在我國, 生鮮農產品的保鮮存儲比例不到20%, 初加工也不到10%。生鮮商品損失率達25%-30%, 美國在物流環節中的損耗率卻只有1%-2%。美國生鮮品采用冷鏈物流技術成熟, 擁有多種保鮮技術, 主要會根據農產品自身需要進行冷藏保鮮, 以保持低溫狀態, 但我國有80%以上的生鮮農產品是采用常溫方式保存, 保鮮手段落后,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生鮮農產品因為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保鮮技術造成損失, 其損失達750億元。
由于冷鏈物流設備投入大、周期長, 生鮮電商企業很難靠自身力量解決, 同時高校等科研機構對冷鏈物流及冷鏈保鮮技術的教學研究也較少, 冷鏈技術的研發也不多, 這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 造成生鮮電商的商品保鮮時間短、損耗高,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 擁有能提供專業化的冷鏈物流技術的冷鏈物流人才將是生鮮電商的贏家。
2. 生鮮商品包裝技術落后
導致生鮮商品品質下降的因素有蒸騰作用、微生物、溫度、濕度、氣體環境等, 而促進這些因素的改進就需要合理的保鮮包裝技術。目前, 我國生鮮商品的保鮮包裝技術水平低下, 包裝材料的選擇只限于保護商品不受外界撞擊等造成的損傷, 而沒有結合先進的食品保鮮技術。在包裝材料上主要采用紙箱、塑料箱、泡沫箱等形式, 但是因為生鮮商品的品種多、形狀也不同, 選取的包裝千差萬別, 沒有統一標準, 導致裝卸搬運、存儲、運輸等環節的作業效率低、貨損率高。
同時, 由于沒有先進的食品保鮮技術, 生鮮商品在物流過程中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護, 損耗率高, 鮮活度下降。目前大多數生鮮電商保鮮技術僅僅局限于利用冰袋保溫進行包裝, 生鮮商品流通過程路線長、時間久, 這種冰袋的保溫效果很難得到保證。另外, 生鮮電商及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注重長途運輸、倉儲等環節上的商品保鮮, 而忽視了生鮮商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保鮮包裝重要性, 在“最后一公里”的過程中生鮮商品幾乎是毫無保鮮技術可言的“裸裝”。保鮮包裝的缺失既影響到生鮮電商的效益, 也使消費者的滿意度不高。
另外, 目前我國包裝保鮮技術很少有針對某種生鮮商品進行研發設計的, 而生鮮商品生理特性各不相同, 在沒有針對性的保鮮包裝技術的情況下, 同樣會影響生鮮商品的商品質量。
綜上所述, 生鮮商品保鮮包裝規格繁雜、保鮮包裝觀念落后、保鮮包裝方法粗放等原因是導致生鮮電商物流成本高、客戶滿意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3. 生鮮商品配送過程監管不嚴
生鮮商品在運輸配送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缺少監控、缺乏質量安全意識也會直接影響商品質量。比如在配送過程中, 不同品質的生鮮商品會出現交叉感染;運輸路線規劃不合理, 造成運輸時間過長;運輸過程中也會出現不全程啟動溫控設備的現象, 或者運輸設備選擇的不合理, 都會造成生鮮商品出現腐爛變質。
同時, 生鮮商品在運輸配送過程中, 裝卸搬運操作不當也會導致商品破損。比如裝卸搬運調度不合理, 導致生鮮商品在非保鮮狀態的時間過長, 商品變質;甚至生鮮商品會接觸到具有污染的裝卸設備, 導致腐爛變質。另外, 由于配送人員業務素質、專業技術水平都不夠, 致使生鮮商品配送過程中差錯率和殘損率很高, 導致生鮮商品出現腐爛變質, 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感, 影響生鮮電商的信譽和效益。
因此, 在冷鏈物流技術不是全面應用的情況下, 如果配送過程監管不到位、配送模式選擇不匹配、人員操作不當等原因都會直接影響到生鮮商品的質量, 降低商品品質, 造成用戶不滿意或者退貨等問題的出現, 造成生鮮電商商品損耗居高不下。
三、提升農產品生鮮電商商品品質的對策
為保證生鮮商品品質的全面提升, 必須對生鮮商品進行整合的一體化品控流程, 包括在采摘到配送的全過程技術創新, 打造包括冷鏈裝備技術、保鮮技術、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供應鏈網絡。生鮮電商為打造生鮮商品的最佳品質, 可以從冷鏈技術、物流工作、商品質量改善等三方面進行重點調整 (如圖3所示) 。
圖3 生鮮商品品質保證
1. 改進冷鏈儲存技術, 提高冷鏈技術質量
生鮮電商商品冷鏈的第一環節儲存過程是否優良, 直接影響其銷售運營。很多生鮮商品對儲存條件要求比較苛刻, 尤其是溫度、濕度、環境等方面, 因此要了解各種不同理化性質的生鮮商品所需的不同存儲條件, 選擇合適的冷鏈物流設備。注意生鮮商品儲存時的溫度和濕度, 定時檢查微生物, 防止生鮮商品腐蝕變質。
針對傳統的貯藏保鮮技術, 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減壓貯藏、加壓保鮮、氣調貯藏保鮮、新型保鮮劑保鮮、輻射貯藏保鮮等等。這些現代保鮮技術通過生物方法, 比較干凈衛生, 效果也很好, 并且價格低廉, 市場前景較好。在對生鮮商品保鮮的過程中, 使其能長時間的保持色澤、口感、營養等方面不改變。因此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需要大力對現代冷鏈保鮮技術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新的保鮮技術在我國也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市場。
2. 選擇先進的保鮮包裝技術, 改善商品質量
生鮮電商的商品質量與其商品包裝有直接影響, 科學合理的包裝, 能提高生鮮商品的質量。在實際操作中, 要根據各種生鮮商品的生理特性選擇適合的包裝技術和包裝材料, 如氣調、脫氧等, 提升商品質量。
同時要加大挖掘單一的生鮮商品保鮮包裝技術, 開拓更新的技術手段。比如可以依據不同蔬菜的呼吸特性, 找到高氧濃度臨界點, 以此來設計蔬菜的包裝。對于多種單一蔬菜保鮮包裝技術創新, 也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加快推進包裝的標準化, 從包裝保鮮技術、包裝材料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在生鮮電商的包裝操作、包裝尺寸等方面進行技術規范標準化, 提升生鮮電商的商品品質保障。
3. 提升配送效率, 提高物流工作質量
雖然大部分生鮮電商都選擇第三方物流進行運輸配送, 但為了提高客戶滿意度, 生鮮電商應該關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輸配送安排, 選擇合適的運輸設備, 分離配送不同品質的生鮮商品, 防止生鮮商品的交叉感染;運輸過程要實時監控, 防止運輸人員不啟動全程制冷和溫控設備的現象發生;防止配送人員疲勞駕駛或酒駕而產生交通事故;定期清潔保養運輸工具和運輸設備。
其次, 為了保持生鮮商品在銷售時的鮮活特性, 生鮮電商在生鮮商品陳列儲存時要監督工作人員輕拿輕放, 減少生鮮商品的破損, 及時分揀出已經腐爛的生鮮商品;控制生鮮商品的溫度和濕度;還要注意生鮮商品保質期的檢驗, 將生鮮商品在有效期內銷售出去。
最后, 建立完善的運輸配送監控系統, 跟蹤并及時發現儲存和配送過程中生鮮商品的各種問題;減少由人工疏忽或操作不當而造成生鮮商品變質損壞的可能性。
4. 提升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加工工藝, 保證商品質量
在銷售過程中為了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質量, 一方面可以通過改變農產品的商品形態, 比如研發新型超細粉食品、蔬菜咀嚼片 (或含片) 、蔬菜-谷物復合食品、蔬菜茶 (或茶飲料) 等生鮮貨品的加工工藝或關鍵技術集成, 降低生鮮產品對保鮮技術的依賴程度, 從而保證商品質量。
另一方面, 可以通過改變生鮮商品的流通加工工藝, 縮短從采摘到配送的時間, 達到保證生鮮商品的質量的目的。一般可以將流通加工地點選在距離采收或養殖地比較近的地方, 利用先進的自動化集成設備, 對農產品進行采摘或屠宰、預冷、清洗、分級、檢驗、分割、計量、包裝、貼標簽等流通加工作業, 然后進入冷鏈長途運輸直至配送環節。在工業4.0時代背景下, 這類高度自動化、集成化的設備很快可以在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加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給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再添一層質量保障。
結束語:在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下, 人們的生活品質日益提高, 人們對生鮮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對商品品質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新的消費習慣需要農產品生鮮電商企業不斷創新冷鏈物流技術, 改進貯藏、包裝、流通加工等保鮮技術,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及配送質量, 從而降低商品損耗, 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生鮮電商企業的贏利能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經濟2018年09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