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的中國農村“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農村青壯年通過打工、經商、讀書等形式離開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許多村莊在一步步走向衰敗,特別是在山大溝深的偏僻山村尤為突出。那么如何破解耕地撂荒、農村勞動力受阻、村落空心化這道難題早已引起各方的關注,在近日由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甘肅省高校區域循環經濟重點實驗室舉辦的“農地出讓”理論研討會上,中國三產化、服務化著名學者賀有利研究員闡述了“農地出讓”的新理論和主張。
“農地出讓”將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中國城鎮建設成功的關鍵是城鎮土地出讓制度。城鎮的土地能夠出讓進行城鎮建設,農村的土地通過改革措施,也能夠出讓進行農業生產,建設農場(農莊)。”賀有利在“農地出讓”理論研討會上如是說。
賀有利介紹,城鎮土地出讓從1987年深圳開始,到現在循序漸進地進行了31年,這個過程還將繼續進行。“農地出讓”維護了土地公有制,提出將集體所有的土地通過征收成為國有土地,加強了土地的大“公有制”,能夠實現農地資產化和資本化,“農地出讓”能夠實現農地交換價值,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新改革,是建立和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企業的新抓手,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新舉措。
“‘農地出讓’如同城鎮土地出讓,伴隨著城鎮化、服務化、工業化推進,是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通過城鎮人投資農業,發展綠色農業,發展有機農業,發展環保農業,有利于農村發展,有利于農業發展,必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必將加快鄉村振興,這樣就可以真正實現城鄉互動,城鄉融合發展。”賀有利如是認為。
“農地出讓” 必須把握理論內涵所在
“農地出讓”首先要進行“1個改革”。就是把成功的“城鎮國有土地出讓”制度推廣到農村,在農村實行“農村國有土地出讓”制度,進行“農地出讓”。爭取首宗“農地出讓”盡快落地,開啟新時代的中國農村改革,開啟新時代的現代化農場(農莊)建設。
其二是堅守“3條底線”。就是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嚴守耕地紅線不突破,嚴守農民利益不受損。“農地出讓”必須堅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出讓的農業用地只能建設農場(農莊),進行農業生產。“農地出讓”必須堅持農民同意和自愿的原則,給予失地農民合理足額的補償,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
其三要抓住“1個根本”,就是“農地出讓”找到了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我國城鎮土地是國家所有,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都是公有制,農村與城鎮最大的本質區別是城鎮實行土地出讓,農村沒有土地出讓,阻礙了現代化的農場(農莊)的建立和發展,亟需改革滯后的農地管理制度。
其四要解決“1個矛盾”,就是“農地出讓”解決了農村土地公有與投資自有的矛盾,由于擁有受讓農地的長期使用權,必將大量投資,育肥土地,減少化肥使用,降低抗生素等藥品使用,杜絕高毒農藥,努力實現農業的綠色有機化,必將極大地提高中國農業的競爭力,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將步入良性循環。
賀有利說,在解決好“農地出讓”以上幾點主要問題后,“農地出讓”可實現農村土地的資產化,實現農村土地的資本化,實現農村土地的交換價值。
“農地出讓”要充分解決好權利、保障和出路問題
在權利方面,就是通過“農地出讓”的農村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當然可以繼承,繼承是轉讓的一種形式。出讓的農村土地與早已出讓的城鎮土地一樣,都可以轉讓(繼承)、出租、抵押。
在保障方面,就是要通過“農地出讓”,一是失地農民將獲得比農村社保標準更高的城鎮社保;二是失地農民將獲得合理足額的土地及房屋的征收補償資金;三是將用征收補償資金購得城鎮住房,城鎮住房將成為失地農民新的“根據地”。
在做好出路方面,就是通過“農地出讓”,現在的農民將成為農場所有者、城鎮就業人員、農村就業人員,一部分農民受讓農村土地成為農場(農莊)所有者;一部分農民雖然具有城鎮戶口,但在農場(農莊)就業,是農村就業人員,主要是農業工人;絕大部分農民成為城鎮居民,通過城鎮化、服務化、工業化,成為城鎮就業人員,在服務業、工業、建筑業領域就業,主要是產業工人。
在做好權利、保障和出路的同時,“農地出讓”將實現“5個突破”,即實現農村用地通過征收從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的突破,農村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突破,農村用地出讓后轉讓、出租、抵押的突破,農村用地受讓企業和個人建設農場的突破,農村民營小農的家庭經濟向現代化農場經濟的突破。
“農地出讓”是解決三農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賀有利說,“農地出讓”能夠實現農地資產化和資本化,能夠實現農地交換價值,是穩經濟最有效舉措,有利于推動和保護民間投資,保障農業和農村投資,加快農場經濟建設,提高農業競爭力,它將促進品牌農業企業的發展,有利于防范農業風險,解決食品安全,它將促進農民轉型為農場所有者,促進農民轉型為城鎮就業人員,促進農民轉型為農村就業人員,有利于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徹底解決農村貧困,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可以去產能化庫存穩房價,抑制特大城市房價,遏制土地腐敗,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記者王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導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