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三農”問題如何解決正是管理者、執行者在實際問題操作中所面對的一項難題,人才引入、管理制度的完善、人才隊伍的建設健全,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時強調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了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重點在用好、吸引、培養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要學會招商引資、招人聚才并舉,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廣泛吸引各類創新人才特別是最缺的人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如何有效合理發展鄉村產業;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改善鄉村面貌,建設美麗鄉村宜居環境等都需要人才隊伍來實施。
堅持鄉村治理,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鄉村振興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堡壘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黨內法規,建設、培養講政治、有組織、行動力強的優秀黨員干部,以鄉鎮黨委為主體,結合選派第一書記、村委、農村黨員,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形成聽黨指揮,履職盡責的堅強戰斗堡壘。進一步推進鄉村自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村委會帶頭作用,加強農村社區治理創新,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建設法治鄉村、德治鄉村、平安鄉村。
堅持技術創新,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引入。實現鄉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是前提,科學的規劃是開啟鄉村振興的大門,結合鄉村地理文化、產業特點等制定對應政策措施,以特聘、掛職、創業等制度,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引入對口人才隊伍,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對癥下藥,破解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以專業性人才的指導、示范區的交流等方式,將規劃、項目、資源深度融合,打造一體化鄉村建設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確保農作物產量上的去、產物賣得出。
堅持農民自主,加強調動農民主觀能動性。政策的支持就是強有力的保障,以制度為支撐,進一步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以培養職業型農民為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積極調動農民自主性,把“要我做”變為“我要做”,進一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正真的從思想上、精神上、物質上富起來。
實現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需久久為功,我們要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
(作者單位:樂山市市中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