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廟宇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鄉村民眾的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道德感化功能。作為文化古城,岑鞏縣內存在很多破舊鄉村廟宇的遺址,它們分散在每一個鄉鎮,共同構成了思州歷史文化一部分。
在岑鞏農村的廟宇并非真正宗教意義上的廟宇,更多是源自于人物崇拜或自然崇拜的產物。廟宇內供奉神像五花八門,很難尋覓到具體的神仙體系。有的廟宇能夠找到廟宇的根源,例如:客樓鎮下寨村飛山公主廟遺址,就是紀念飛山公楊再思的廟宇,龍田鎮楊泗廟就是為了紀念南宋起義首領楊么的廟宇,另外的一部分就無法找到具體的根據了。例如:客樓鎮安山村土主廟等。
在岑鞏縣農村廟宇曾經興盛一時,而今面臨著諸多問題。有的廟宇面臨坍塌、消失的命運;有的廟宇早已荒廢,無人管理,沒有一點生氣;有的廟宇改變用途并重新修理,早看不到廟宇的痕跡。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傳統風俗、民間信仰在村民心中逐漸淡化,鄉村廟宇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由于城鎮化的加快,農村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失,廣大農村出現了嚴重空巢化現象。
當今,農文旅一體化發展,社會經濟得到不斷的進步,文化成為一個地方的標志。廟宇作為一個地方的基本文化場所,廟會活動作為一種精神需求。我們似乎可以重新客觀的認識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東西,并嚴格進行分類抉擇與認真研究,該保護的就保護起來,不該保護的就讓它自生自滅吧!
廟宇曾經來過,也必將離開。新時代到來,我們奮起迎接。鄉鎮振興戰略正在開來,廟宇保護趁之而來。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新時代文化建設新風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