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堅持人才戰略第一的思想。基層干部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惠民政策的執行主體,也是讓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者。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直接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尤為重要。
一、出臺政策鼓勵有能力的干部到農村一線發展。由于農村生活條件、工作環境條件、工資福利待遇、晉職晉級遠不如區縣級部門,從而導致公務員、干部都愿意在區縣部門工作,不愿意到鄉村基層工作。因此,要出臺實策保證廣大干部下到鄉村,在生活條件、工作環境、工資福利、學習培訓、晉職晉級等方面,明顯優于區縣級部門級別干部。讓他們有優越感、樂于在農村基層工作,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讓干部到鄉村工作,成為干部晉升的必然環節,對于在工作期間取得顯著成效的干部,優先使用,干部選拔優先在基層干部中產生,從而保證基層工作的干部“吃苦、流汗不流淚”。
二、加大對基層干部的脫產學習和培養,讓基層干部成為復合型干部,開闊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的發展思維。由于缺乏對農村群眾的發展引領,在農作物種植規劃、農技培訓、生產管理、市場分析、營銷策劃等方面,農民都是盲目跟風,憑老經驗種植,因此造成農作物產量低、農藥殘留超標、過量使用化肥、、市場信息不對稱、供大于求、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傳統種植的農產品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對綠色、無公害的健康要求,致使農產品價格低、收益低,農民失去了對農業的生產積極性。
我國的農業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傳統種植模式占有較高比重。現代社會已經進入智能時代、信息時代和大數據時代,但現代科技與農業生產在氣象、地災、種子培育、病蟲害防治、市場預判、農作物合理配置以及風險防控方面沒有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在勞動力強度、投入與產出、農產品品象、口感、色澤、營養成分、健康安全、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優勢沒有體現,市場認可度不高,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影響農業的發展。通過加大對基層干部的學習培訓,開闊發展思維,從而更科學合理的引領群眾全面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三、加大對現代農民的農技培訓。現在廣大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以60、70后為主,學歷低、農技知識欠缺。因此,通過基層干部利用鄉村的學習教育平臺對農民進行農技培訓和實地指導。提高農民的農技知識信息以及互聯應用相關理論知識,特別是現代科技應用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基本知識以及農民的綜合知識水平,從而提高種養殖技術的科技水平水平。
四、引導基層干部推動土地流轉,加大農產業扶持,實現農村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在工作體現人生價值。以傳統農戶為單位的粗放式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通過政府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催生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和農業龍頭企業,由基層干部推動實現農村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國家以農業龍頭企業生產的符合農產品質量要求的糧食、蔬菜、水果、水產、畜禽、農產品的數量多少,實施精準補貼,激發龍企業的內生動力,從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五、使基層干部在農業新業態的情況下,引導鄉村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總書記的話,為鄉村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現代農業已呈現新的業態,包含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民宿經濟等。人們的消費模式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喜歡農村田園生活的寧靜、詩意、浪漫,向往鄉村的原生態,貼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境界,體味鄉村文化和濃濃的鄉愁。只有順應消費群體的需求,農村產業發展才有廣闊空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樹立人才戰略是第一戰略的思想。只有讓農村成為基層干部成長的熱土,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在工作中成長,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如期實現。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迎陽鄉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