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占用著大約2.4億畝宅基地,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50-70%,甚至更多的農村住房和宅基地,都處于長期閑置、荒蕪浪費狀態。有的農戶全家搬到城市幾十年,老舊房屋都塌陷了,卻仍占著宅基地。政府要收回時他們就回來鬧事……農村土地改革嚴重滯后,導致一方面耕地分散、農業低效,另一方面土地資源卻被嚴重閑置、大量浪費,鄉村面貌破爛不堪。不改革土地制度,“振興鄉村”無從談起。
根據先進經濟體經驗,對中國農村這樣的“宅基地”,最好的辦法應就是以市場規律辦事:按土地物業價值征收百分之幾的“物業稅”。這樣,迫使那些長期閑置不用的宅基地或空地,必須轉為不需要交稅的農業耕地。否則就損失巨大,再繼續空占欠稅就會被政府收回。
這樣,農村大量閑置荒蕪、一錢不值的宅基地,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利用起來:農民或賣掉多余的房產,獲得資金移居城市;或將多余的宅基地將轉化為農業耕地。農村按照自然規律或變小變少,而農業因此可增加一到兩億畝耕地。專業農戶將更多耕地擴大再生產,形成現代化專業農場,這才能形成真正“節約土地”的良性循環。
但是,絕不能強拆農家院,或強行沒收農民宅基地,那不但解決不了土地問題,反而制造尖銳矛盾、破壞農村穩定。要實現真正農業現代化,必須以市場規律,讓土地資源獲得最大利用效率。那樣,中國糧食不僅可以完全自給,還可大量出口。中國鄉村振興,水到渠成。
作者單位:中華研究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