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開辟了我國農村發展的新階段、新時代,農村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地方一號文件相繼出臺,專家學者熱議鄉村振興戰略,各地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現路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在思想認識上首先轉變,要對既有理論舉措,再總結再提煉、再創新再突破、再完善再提升。
一、深刻把握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第一要義的深刻內涵,牢牢堅持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第一要義統領地位
人民日報指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指明了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深刻背景和必要性。鄉村振興戰略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前提下,對城鄉發展變化形勢做出的重大轉折性判斷,城鄉關系不僅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統籌,更要城鄉并重、城鄉互促、城鄉融合。
鄉村不僅是產業上、職業上、身份上的范疇,更是地域上、時空上的范疇。鄉村振興不僅要農業振興,更要鄉村地域上所有人、所有產業、所有要素的振興。鄉村振興不是不要城鎮化,也不是放慢城鎮化,是從過分偏重城鎮化發展,向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并重發展轉變,是從鄉村不拉城鎮化后腿到更好助力城鎮化發展,是對科學調控發展資源、發展要素、最大化提升經濟效率、社會發展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鄉村振興搞好了有助于城鎮化,保持快速城鎮化也能夠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要義是城鄉融合發展。根本要求是重塑城鄉工農關系,打破鄉村發展束縛,釋放鄉村發展活力。最終目標是從農業占GDP比重降至10%以下并逐年下降、鄉村成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包袱、鄉村對城市依附式發展的現狀下,將鄉村打造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開辟經濟社會發展新領域新空間,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新引擎,實現城鄉雙輪驅動、共同健康快速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任務,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并重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必須長期堅持,要充分認識,充足估計,至少要經過30年到本世紀中葉,城鄉才能基本均衡,發展水平才能基本同步,新型城鄉關系才能基本成熟定型,城鄉才能高度融合發展。能否在鄉村振興戰略思路中貫穿融合發展、體現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成敗的關鍵。如果不能堅持融合發展,不能扭轉依附式發展、被動式發展的地位,鄉村發展會有局部改觀,鄉村振興卻難以根本實現,
二、努力形成融合發展的嶄新體制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塑城鄉關系,要堅持城鄉對等而不等同原則,城市有城市的發展規律、發展特色,鄉村也有鄉村的發展規律、發展特色,兩者既有區別,又有相似以及交叉領域,要努力實現和而不同、銜接緊密、選擇自由、流動暢通、轉換便捷、互為支撐、互相促進、有機融合的城鄉發展格局。
融合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補足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欠賬,著重補足教育、醫療、養老、文化、交通、住房、水電煤氣熱環衛等公共服務不足。要破解鄉村走讀、陪讀困境,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推廣建立家庭醫生、全科醫生體系,落實基礎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鄉村公共交通體系,探索建立農村居民住房公積金制度,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水電煤氣熱等基礎服務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管得好用的好,社會保障均衡覆蓋,城鄉公共服務水平逐步統一看齊。讓鄉村居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安居樂業,居住的安心,生活的舒心。留得住本地居民,引得來外來居民,沒有后顧之憂。
鄉村振興不僅要農業振興,而且要更加全面的產業振興。產業發展要跳出農業謀發展,既要一產興旺,實現農業現代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又要大力引導促進工業、商業、服務業、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等在農村布局,實現百花齊放、百業興旺,鄉村市場經濟再振興。
要打破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障礙。鄉村振興要防止農地非農化,但卻不是要防止所有土地非農化,要避免房地產化,卻不是要拒絕一切工商業。要在鄉村配套規劃工商業用地指標,為工商業能夠在鄉村落地提供空間。要結合三塊地入市,探索建立集體用地土地出讓金鄉村分成制度。要探索建立鄉村財稅分成制度,理順價格機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多渠道籌措鄉村振興資金,強化鄉村振興資金保障。資金既要投向農業產業項目,也要投向鄉村工商業項目,更要投向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要建立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機制,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統一投放布局。建立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財政投入水平總比對和人均比對監測機制,保障鄉村振興力度逐年提升,逐步拉平與城市差距。
要在城鄉人口相互流動基礎上,從著重引導農村人口城鎮化,向引導農村人口城鎮化與歡迎城市人口農村落戶定居并重,建立規范暢通渠道,扭轉鄉村人口凈流出、鄉村發展后繼無人現狀。適應農村人口外流、總人口減少與吸引新人口現象并存的需要,既暢通農村人口外流城鎮化渠道,也暢通愿意到鄉村定居創業新鄉村人口渠道,同時處理好新鄉村人口與原鄉村人口關系,打造具有新時代人口結構特點的鄉村振興主力軍,集聚鄉村振興人氣,提振鄉村振興活力。
三、完善加強融合發展的組織領導
在黨中央長期堅強正確領導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發生重大變化,取得積極進步。但是鄉村相對弱勢、局部日益凋敝的趨勢并未根本扭轉。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社會發展體制體制主要圍繞城市發展而建立,部門主要圍繞城市發展而設,職能主要圍繞城市發展而定,政策主要圍繞城市發展而出臺,涉及農業農村的只是各個部門的小部分機構、小部分職能,且各自為政,不成體系,形不成合力。各地雖然一直保持對農業農村的高度重視,但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弱化、虛化、分化、邊緣化現象,農業農村組織領導體系形式多樣,相對混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重組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眾多部門已經圍繞城市發展而設,已經沒有必要再設立專門的城工部。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關鍵階段,面對多部門多領域需要協調推動的現實需求,有必要也應當組建強力的、統一的黨委農村工作部門,以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領導體系統一有力。
要厘清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與其他黨委、政府部門職責關系,調整充實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職能,增強公共服務、發改規劃、土地、財政、人口、社會保障、基層治理、城建交通、產業項目等領域政策協調職能,引導各部門調整職能,從偏重城市向城鄉并重轉變,逐步構建起適應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體系和職能職責體系,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提供堅強組織保障。要積極總結經驗,防止重蹈國內外失敗案例覆轍,加強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機制建設,營造優良政治環境,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有序實施,取得實效。
作者單位:中共河北省張家口市農工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