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省長許達哲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報告中,鄉村振興部分受到普遍關注。這是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湖南就如何落地第一次正式對外發布年度具體措施。同時,鄉村振興還涉及農村脫貧攻堅、農業高質量發展、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等重要方面。那么該如何正確看待2018年湖南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實施措施?
農民要肚里有食還要兜里有錢
評價一個鄉村是否已經振興,十九大提出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些要求最終落在農民生活是否美好,是否有幸福感、獲得感。
根據馬斯洛需求曲線,農民朋友的第一需求是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國經過多年的脫貧攻堅,現在已是決勝階段,大部分農民朋友已經脫貧,吃飯問題基本解決。現在農民需要的是不光肚里有食,還要兜里有錢。因此,進入新時代,在一手抓貧困農戶脫貧的同時,另一手還要抓已脫貧農戶增收致富,使農民獲得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農民增收,需求升級,將撬動一個巨大消費市場,對拉動經濟增長意義巨大。在世界經濟發展存在變數的情況下,內部市場消費增加的農民部分將成為極其寶貴的內生動力。
農民的美好生活是干出來的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從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看,湖南的經濟發展趨勢基本符合十九大的判斷。2013年,湖南GDP跨過兩萬億臺階時,5年年均增長速度為13.3%。今年,湖南GDP跨上了3萬億元臺階,5年年均增長速度為8.8%。增長速度由兩位降到一位的背后,正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高質量發展,經濟必須去虛火干實業,著力點應放到產業上。農業的高質量的發展也不例外,這也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邏輯。農民的日子只有通過實打實的產業興旺,才能獲得最終的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農民的美好生活同樣是干出來的。
重點放在推進農村產業興旺上
遵循以上邏輯,湖南政府工作報告把2018年的鄉村振興重點放在了推進農村產業興旺。從篇幅看,有關產業的這一段內容最多。從如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到三大措施強農,篇幅幾乎占去了整個鄉村振興戰略部分表述的一半。
從措施看,每條都很實,發力精準,目標清晰而明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明確提出2018年要新建高標準農田364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產業強農方面,要重點打造10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質量強農方面,要建設南繁科研育種園,加快培育“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十大農業企業品牌”,大力實施“湖南優質糧油”工程;互聯網強農方面,要扶持10個縣級電商服務示范中心。
從政策思路看,遵循產業發展的嚴密邏輯。發展產業,生產能力必須要強,這關乎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市場供給是否充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有了農產品量的保證,就需要質的提高。如何提質,三大強農措施隨后跟上。根據農業產業自身特點,措施強調特色、新主體、新方式、新業態,其中“互聯網十現代農業”,讓人感受到了農業發展強勁的時代脈搏。
2018年湖南鄉村振興的藍圖已經繪就,前景讓人十分期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公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