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志友老師從自身十四年來的鄉村建設工作出發,對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推動的整個中國鄉建網絡與社會生態農業CSA發展做了完整的回顧,從河北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生態農業工作室(2003-2007)到北京國仁城鄉互助合作社(2007-2008)、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2008—至今)再到全國愛故鄉(2012—至今),這是黃老師的農業之路,也是CSA由鄉村到城市再到城鄉互助的探索歷程,他說這十多年也是一代人的探索,每個人都獲得了成長,并成為CSA事業的鋪路石。同時,他特別就小毛驢市民農園在推動市民農園、中國CSA與親子農業教育行業發展、生態農業人才培養和愛故鄉行動等方面的作為做了總結梳理。
他認為,CSA進入中國14年,小毛驢推動CSA也已經10年。中國大陸CSA運動經歷了從萌芽、高峰到穩態發展的過程。CSA內涵的生態性、本地性、互助性等原則,客觀上也已經成為各地推動美麗鄉村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城鄉互助的文化滋養與可資借鑒的重要模式。CSA在未來的征途中,應該努力發揚鄉土文化、傳承中國傳統農耕之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農商復合型人才,培育更多的農業社會企業,構建在地化、綜合性農業服務體系與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只有堅持以鄉土文化為靈魂、以生態技術為骨架、以經營管理為血脈,我們才能讓CSA不變味、可持續,真正對整個社會的鄉村建設發揮價值,助力鄉村振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為了振興鄉村
為了健康與美味
為了信任與公平
為了人心與大地的療愈
為了孩子
為了美好的農業,更好的生活!
我們走到了一起……
社會與政策背景介紹——中國社會是建基于農業的
? 中國有13.7億人口,44%在農村
? 縱然農業在GDP構成中所占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農業依然是中國的血脈
? 中央政府設定了糧食自給率達95%的目標
? 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帶動肉食需求的快速增長,促使投資傾向大型工業化養殖
? 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打破了原有的資源循環與自然的平衡,讓生態環境危機加劇,也讓小農經濟邊緣化
? 緩解農業在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中的生態與社會壓力需要一條兼顧生態與自然資源承載力、食品安全、農民生計與農村建設的可持續路徑
現在的中國農業正站在十字路口——
化學農業取代了傳統的循環農業,造成生態失衡:
? 中國的農藥使用強度是世界平均的2.5倍
? 施用的化肥65%都未被作物吸收
? 養殖業50%的畜禽糞便成為污染
農村凋零:
? 農村老齡化嚴重
? 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尚有2億人口
? 小農戶產品單一,受制于市場,在豐裕產區陷入貧困
? 農業三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流出農村
食品安全及飲食健康危機:
? 食品安全是國民心頭大患
? 30%的成人超重,全球1/3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國
傳統農耕文化逐漸失落,取而代之的化學農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及食品安全問題,形成城鄉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日趨互不信任。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農業在生產中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維系生計及社區營造的多元功能更體現了其價值。
在經濟新常態下,重構鄉村與城市的均衡關系,以生態農業引領多元鄉村文明復興,對國家整體的持續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
中國鄉建網絡六大系統(2001—2017)
大學生:學生下鄉 教育支農(2001—)
工友:工友互助 尊嚴勞動(2002—)
農民:農民合作 改善治理(2004—)
市民:農業生態 城鄉融合(2006—)
愛故鄉:社會參與 文化復興(2012—)
學術研究:實事求是 追求真理(2001—)
2003年,成立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人民生計為本,互助合作為綱,多元文化為根。
這是21世紀中國第一所免費農民培訓學校,主要開展農民合作培訓、生態農業試驗、生態建筑推廣、農村工作者培養、農村社區綜合可持續發展、鄉村建設研究等工作。
小毛驢市民農園的運作模式(CSA):
? 農村資源要素重新定價
? 構建新型有機農產品產銷直供鏈條(生產者與消費者結對子)
? 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推進農業三產化,打造以農業為核心的多領域綜合發展平臺
市民參與農場管理:創新農業社區的組織與管理制度。2012年10月成立“勞動份額社區委員會”,讓市民組織起來,通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參與農場社區的經營,為小毛驢開展社會參與認證奠定工作基礎。
CSA項目,培養復合型的人才。這是我們整個項目的設計,8個月,3月份報道,11月份結業,都是整個完整的訓練,有理論學習、有實踐的操作。
這個內容非常豐富,基本涉及到農業全產業鏈。
我們是非常開放,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對學員說你參與的越多,做的越多,收獲的越多。他們也要學習、參與娛樂活動。
每年安排他們走遍中國,CSA農場到全國各個省旅游,看各個地方經驗。因為小毛驢有局限,畢竟在北方,可能到南方看看怎么做的,東部怎么做的,有一個全局的視野,回去積累經驗,提高他們CSA成功率。
項目評估在2016年,我們九年時間培養111個新農人。這是我們一個統計表,其中2009年到2012年是整個高峰,當時能接待實習的農場有限,現在很多地方都能接待,都有實習的機會。
男女比例上基本男的是占二,女的占一,地域上是河北、湖北、山東、安徽最多。
他們走了以后,我們現在做評估,有32個人在留下來做創業,發展比較好還是農業生產化,做第一產業還是比較貼心。
往屆實習生
2012年在陳云、羅逸、李鑫的酷蟲巴士,昆蟲民宿占地600多平方米。
這是陶虹屹現在在澳大利亞留學。
這是我們總共做八期培訓班,375個人畢業。這是CSA模式的推廣。包括自然養豬法,自然養雞,這也是非常符合小農的操作技術。
這是我們一直推廣的糞尿分析?,F在習近平主席說廁所革命,我們做很多年了。
這個是CSA的回顧,第一就是CSA大會,做了這么多數據,每一年不斷的開拓,開拓我們這個理念、思想,開拓大會的空間。
整個大會一個是實踐展示,還有一個國際思想到中國傳播平臺,也是國際思想在中國落地本土化的平臺。所以來學習的PGS、社會企業、農業設計,還有中國文化百年鄉建都做了非常重要的探索。
CSA網絡建設就是我們在2010年成立CSA聯盟,這是北京的。
2012年我們成立全國生態網絡互助網絡。
2015年我們正式發起中國社會生態的CSA聯盟,這個事情是做很多年的鋪墊,一步一步達到今天的格局。
同時在2010年做市民農園項目。
2013年做了故鄉農園的項目。
這是2013年做的江蘇昆山的項目,都是我們直接推廣的。
2014年做了國仁打平伙的餐廳。
這是我們的市集,利用CSA農場平臺,到2010年農夫市集獨立出去,到一步一步發展,在各大省都有了這一個活動,極大推動消費者和市民的互動。
最后我們探索是CSA學術研究與話語構建,我們一方面種菜賣菜,培養人才,同時也是課題,希望在學術上、教育方面為國家的教育做探索,影響政策。
這是分享收獲中文版。
這是人大陳衛平出的菜籃子革命,中國社區支持農業典型案例研究,把全國典型案例做了比較直觀的還原。
這是我今年編輯出版CSA實踐,也是在北京市農委支持下,在2015年CSA大會成果做了成果展示,這是第一本代官方支持的書。
整個我們這些年來,總共接待了100多批的國內外研究人員的訪問,產生上百批學術論文,其中碩士和博士論文25部,網上關于CSA2666篇,大部分是跟小毛驢有關系,其中石嫣他們也是通過小毛驢做的博士論文。
我們從2009年編的CSA簡報,到現在已經第八期了,為未來做研究準備一手資料。
這十年真是一代人的探索,這個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有很多挫敗,但是我們個人都成長起來,每個人都是事業的鋪路石,對后面的事業做出我們具體的貢獻。
當然我們整個社會面臨互聯網+農業挑戰,面臨大資本下降的挑戰。
CSA何去何從,CSA在新時代怎么繼續發揮它的作用,這是我做的一個總結性的觀察。
CSA生態型、本地性、互助性有很大的價值,也確實在整個發展中CSA面臨多樣化的發展,鄉建的化的趨勢,我們怎么解析它,怎么發揮這個過程好的地方,是我們需要探索的。
我們希望在五個方面努力,怎么發揚傳統文化,怎么發揚傳統農耕,怎么培養人才,怎么可以生活的運營模式,最后要構建社會關系,是在地化、綜合性農服體系與生態經濟圈,這是未來CSA可能探索的領域。
最后我們為什么要做愛故鄉,就是對于未來CSA怎么本地化,怎么真正把城鄉弄起來,把中國的文化之線連接起來。
愛故鄉活動是新的起點,可以讓返鄉青年和本地鄉賢結合起來,成為綜合性的建設平臺,可能有利于我們企業政府民間的力量,推動鄉建。
我們整個未來事業核心精神,CSA和社會企業與鄉村建設,以鄉土文化為靈魂,以生態技術為骨架,以經營管理為血脈,我們掌握這三個武器和工具,才能讓CSA走上可持續、不變味真正對整個鄉村建設起到價值的事業。
這也是對我們整個團隊或者我個人未來十年做新的挑戰,怎么做好農業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的經營為鄉建服務。
謝謝大家,希望我們情歸故里,建設家鄉。
作者系北京愛故鄉文化發展中心總干事、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總經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生態農業CSA聯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