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三農”問題仍然是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足見“三農”問題之極其重要的地位和無比重要性。如何解決這一根本性問題,抓好全黨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主要抓手。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早結碩果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目標任務。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必須搞懂弄通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基層政府和鄉村農民兩者的主導與主體問題。就是弄清楚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鄉村振興,基層政府是主導,鄉村農民是主體,必須準確定位。基層政府,包括村級干部要通過認真調研、摸清實情、宣講政策、深入動員、厘清思路、制定目標、規劃方向等種種措施和辦法,將宏觀政策與鄉村農民每家每戶一一對接、精準契合,振興的優勢有效資源有哪些?短板和不足有哪些?如何發揮優勢優化資源配置解決短板和不足問題?鄉村該做哪些工作?農民群眾該做哪些努力?等等問題弄清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鄉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逐漸轉變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到自覺認同、主動參與、積極努力的良性狀態,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主力軍。
二、如何振興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給了我們答案,第一件事就是要產業興旺。缺乏產業支撐的鄉村振興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是不但要有產業,而且要興旺。結合鄉村實際,產業自然為農業,或者說是以農業為龍頭的上下游、相關聯產業集聚。產業的載體是企業。要進一步調整升級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果蔬經濟、養殖經濟、特色種植、精深加工、裝備制造、工藝品制作,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農業生產聚集、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同時,要逐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以城帶鄉,以工帶農,城鄉融合,工農融合,服務提升,既依靠農業,又跳出農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錢可賺的產業,由此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推動鄉村以產業興旺實現鄉村振興。
三、人的問題。人是最大的生產力。“三農”問題要解決,鄉村要振興,關鍵在得人,關鍵依靠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一是干部,重點是縣鄉村三級干部;二是農民。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書。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把選好、用好、管好鄉村干部隊伍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來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干部隊伍,推動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領頭雁”的示范作用。鄉村振興實質還是人的發展,提高最廣大農民群眾的素質和能力是最有效最有活力的要素。要大力培育造就新型農民群體,著力加強對農民群眾的就地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培智扶志,著力引導在外務工農民、大學生、科技人員、企業家等各類群體到農村的廣闊天地中進行“雙創”,以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資本高起點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正能量和不竭驅動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