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祝剛:東邵渠鎮精準幫扶低收入農戶增收

[ 作者:祝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13 錄入:王惠敏 ]

2016年,根據北京市低收入農戶認定標準,東邵渠鎮共有低收入農戶505戶1050人。目前,有15戶20口人因“死亡”或“不符合條件”退出低收入農戶動態監測。東邵渠鎮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堅持黨建引領,在農民增收上出實招、求實效,2016年底,全鎮超額完成了低收入農戶增收30%的任務指標。

一、低收入農戶成因分析

(一)低收入農戶有效勞動力不足

當前,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村內以老人、兒童或是因病導致無勞動能力的人員居多,確認為低收入的農戶更是如此。如,石峨村67歲的唐鳳來一家,本身肺病、腎病,妻子腦血栓小腦出血;55歲的姚德勤,妻子去世,兒女均在外地打工,自己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干不了重活。在505戶低收入農戶中,申請“殘疾人救助”“老年救助”“教育救助”的分別占申請幫扶類型的38.8%、28.7%和7.7%。

(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較多

部分低收入農戶由于家庭成員疾病纏身,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需要家人長期照料,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如石峨村53歲唐桂英一家,丈夫王正如半身不遂,唐桂英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家里雖有1畝半李子地,也無力精心管理,只能靠天吃飯。界牌村73歲的王玉敬老人,去年做食道癌手術花了30多萬元,報銷18萬元,現在每月藥費2000元左右,而收入僅為國家發放的養老金475元。在505戶低收入農戶中,申請“醫療救助”的占22.4%。

(三)低收入農戶勞動技能相對單一

低收入農戶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勞動技能不強的問題,缺乏發展能力。大部分低收入農戶只能從事一產,收入來源依靠種植李子、紅果、板栗等農作物,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生產性收入低。在505戶低收入農戶申請的幫扶類型中,申請“就業推進”的有43戶,申請 “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的僅有1戶,合計不足10%。

二、主要幫扶舉措

(一)健全幫扶工作體制機制

一是成立低收入農戶、低收入村精準識別工作小組。采取公式測算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逐村逐戶排查,為全鎮505戶低收入農戶“建檔立卡”,夯實精準幫扶工作基礎。

二是成立低收入農戶幫扶工作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負總責,相關副職領導、科室負責同志、村黨員干部為成員,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鎮域內低收入農戶增收工作。

三是建立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鎮黨委政府與各村、各村與村內黨員干部分別簽訂責任書,明確“脫低”的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定期督導檢查。

四是實施黨員干部一對一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可通過發展產業脫低的農戶,建立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機制,鎮黨委書記、鎮長每人包2戶,其他科級以上干部每人包1戶,實現對全鎮低收入農戶的全方位幫扶。

(二)把“精準”的要求貫穿幫扶工作各環節

一是做到精準識別。為了更好地幫助有需要的群眾,東邵渠鎮對低收入農戶認定標準進行了細化,將區里《低收入農戶申請書》中第3條“購置商品房或門面房”細化為“本人或子女購置商品房或門面房”,增加了“子女或本人開出租車的,兩委干部人員,子女或本人在機關事業單位或效益好的企業上班,家庭成員中有經營公司、產業、買賣的除外”4項內容。低收入農戶認定工作,大家參與、公眾認可,為精準施策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是實施精準監測。對低收入農戶進行動態監測管理,隨時調整人員,確保該出的出,該進的進。今年上半年,因死亡、條件不符合原因退出低收入農戶15戶。

三是做到精準幫扶。對35戶有勞動能力和增收潛力的低收入農戶進行幫扶意愿調查,根據低收入農戶不同的利益訴求,實施幫扶措施。對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低的低收入群體,實施政策幫扶。截至2017年7月底,有213戶低收入農戶享受了低保金,160戶低收入農戶享受了養老金政策,56戶低收入農戶享受了殘疾金救助政策,39戶低收入農戶家庭學生享受了助學補助。

(三)統籌各方資源助推低收入農戶增收

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組織群眾參與各種就業培訓,發揮低收入農戶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減少閑人。

二是針對增收意愿強、發展意識強、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鎮黨委政府發揮匯源等企業帶動作用,在石峨、大石門、西邵渠、東西葫蘆峪等村,因地制宜發展休閑旅游產業,打造具有東邵渠特色的民俗民宿品牌,支持低收入農戶利用閑置農宅發展旅游,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

三是啟動電商發展新模式。在李子成熟前,鎮黨委政府與“蜜耘網”(北京科維匯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初步達成農產品深度銷售合作協議,構建了李子“線上預售+門店直營”銷售模式。目前,已累計對接農戶13戶,銷售李子1.25萬余公斤,其中幫助3戶低收入農戶銷售李子4000公斤,戶均增收4000元。

四是成立鎮級愛心救助協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幫扶工作。經鎮黨委會研究決定成立東邵渠鎮愛心救助協會,鼓勵轄區內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及其他個人參與精準幫扶,利用捐款建立幫扶基金,對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無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進行愛心救助,按季度走訪慰問。

三、下一步幫扶計劃

(一)以產業發展促整體增收

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做好鎮域產業發展規劃、村莊土地利用規劃、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規劃。對有意愿和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發展養蜂、甘薯、小雜糧等種養殖項目,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進農戶增收。依托匯源集團、芝參堂藥業等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鎮域經濟實力。

(二)充分發揮電商平臺作用

完善現有電商平臺,結合鎮域內李子、紅果、板栗等特色農產品優勢,整體打包全鎮特色農產品,與觀光采摘、民俗民宿相結合,堅持線上線下聯動,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產品銷售收入。構建以微信“小程序”自有平臺為基礎的“農戶+村服務站+電商平臺+城區居民”產銷服務鏈,進一步拓寬現有電商平臺銷售渠道。

(三)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就業

加強就業培訓,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增收的低收入群體,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優先安排公益崗位(環衛工人、鎮政府保潔員、“六護”人員等),加大增收力度。

(四)嚴格落實機關黨員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

堅持領導干部全員參與,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嚴格落實科級及以上黨員干部與低收入農戶一對一幫扶措施,根據低收入農戶“幫忙給李子找銷路”“幫忙找個穩定的工作”“進行經濟幫扶”“協調民政部門進行低保戶申請”“爭取救助資金幫扶”“安排公益崗位”“協調相關部門”等不同利益訴求,精準制定幫扶措施,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好落實,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

(五)堅持政策兜底和社會力量幫扶

進一步完善低收入農戶幫扶工作體制機制,發揮鎮愛心救助協會作用,動員轄區匯源等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愛心救助,整合愛心基金,根據家庭情況,對因病、因災導致困難的弱勢群體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進行救助,實施兜底幫扶,確保低收入農戶幫扶任務全面完成。

作者系密云區東邵渠鎮黨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2017第10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