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陽愛姣:金融機構應為鄉村振興多作貢獻

[ 作者:陽愛姣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30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如今,“鄉村振興”連同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成為國家戰略之一。中央提出的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改革發展方向,為致力于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在中央的大力推進和金融機構的努力下,目前金融在助推鄉村發展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6)》顯示,自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累計增長361.7%,9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8.8%;涉農貸款余額從2007年末的6.1萬億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萬億元。

成績固然喜人,但同時也應看到,目前國內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不均衡,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需求仍難以滿足,供求配比失衡,相對應的金融服務還有較大改進空間。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達3.05萬億元,農村金融發展無論是在覆蓋面還是深度上,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基于此,金融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著力點也更為清晰,即信貸投向應更側重于對土地經營主體的支持。報告還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這就要求金融機構一方面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把扶持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支持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企業和經濟實體。

當前,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模式多樣,不同類型農戶的金融需求也具有顯著差異。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對農戶類型加以細分研究,推出符合其發展階段需求的產品。同時,根據不同地區對金融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創新產品和服務,對于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的增加尤為重要。

因此,金融機構應在嚴格風控的前提下,針對“三農”發展的痛點,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因地制宜提升對“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率和滿意度,為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輸血”,從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 | 五月天狠狠爱-伊人久久综合网 | 亚洲日韩va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图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