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安志文: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決策背景

[ 作者:安志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16 錄入:實習編輯 ]

一、改革開放的醞釀與準備階段  

1975年4月,中央解除對我的政治監護,從北京下放到西安,但我的黨組織生活尚未恢復。1977年上半年,我給李先念寫了一封信,要求到中央黨校學習。黨的十一大召開后,也就是在1977年下半年,我開始恢復工作,中央調我去吉林省任省革委會副主任。我后來聽說,是李先念批的。

1978年秋,李先念到東北視察,他到了沈陽。當時,王恩茂是我們吉林省的負責人,他派我趕緊到沈陽迎接李先念等人到吉林。我到沈陽的當天晚上,就給李先念的秘書打電話。他的秘書請示先念后告訴我,第二天上午李先念沒有時間,因為當地的干部要與李先念等中央領導會面,李先念要我第二天一早在他吃早飯以前去。第二天早上見面后,我就向李先念提了一個要求:“現在要對外開放,國外的情況我完全不了解,能不能讓我出國考察?”他當即表示:“你可以去,我給你安排!”李先念回北京后,很快就找到周子健,讓他組織一個政府代表團。

這一年的11月,國家組織機械工業代表團對歐洲機械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進行了全面考察。周子健(時任一機部部長)是代表團團長,我是副團長,江澤民是秘書長(時任一機部外事局局長);團員是一機部的司局長和屬下的廠長、經理。我們到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法國、德國,轉了一大圈。當時,給我留下印象的是,不僅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在改革,如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原本是國有企業,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出資的,以后聯邦政府的股權逐步退出,吸收私人入股;而且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也在改革,如南斯拉夫的企業自治和工農聯合體等;甚至羅馬尼亞的消費品也是依靠發展縣屬企業來解決的。這對我以后搞企業改革有很多的啟示。

我說這個事,是因為1977年下半年我剛出來工作,1978年就出國考察,所以印象很深。打倒“四人幫”以后,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干部,都在深刻反思歷史的教訓,這是一個總的背景。當時,外國究竟是怎么樣?我們并不十分清楚。大家都有一種困惑,為什么我們的經濟搞得這么差?我們的體制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知道一點兒信息,日本、德國被戰爭打垮了,但他們為什么能在經濟上崛起呢?走出去看過以后,使我們大開眼界!可以說,這一次出國考察,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真是印象深刻啊!使我們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這只是一個例子。那時候,出國考察形成了一股風潮。中央各部門、各省市的負責人,包括一些大企業的領導都出國考察。這里,我想說,毛澤東晚年辦了很多錯事,但辦了一件好事——中美建交,中國加入聯合國,鄧小平去了美國,這對鄧小平的影響很大。所以,鄧小平以后在經濟上就是要學先進國家的經驗,他找國外很多人談,聽取他們的意見。

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簽署了中美在科技、文化和領事事務方面的協議。

1979年,在陳云主持的國務院財經委領導下,由張勁夫的體制小組提交了《關于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總體設想的初步意見》。這個《初步意見》主要強調了兩點:把企業從行政機構的附屬物,改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按專業化協作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組織專業公司和聯合公司;把單一的計劃調節,改為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以計劃調節為主,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在我看來,這兩點還是沿襲了過去的一些提法。

最早提出“公司制”的是少奇同志。建國以來,由于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以行政命令為主要手段的計劃管理體制。為了克服體制上的弊端,1964年初,劉少奇找薄一波、葉林和我談話,設想用聯合公司或托拉斯這種組織來改組我們的工業企業。他當時的看法是,中央各部和省、市的廳局都在干預經濟,這是超經濟的辦法。組織企業性質的公司,可能比行政機構管得好一些。他考慮把各部的管理局改成公司,不是行政機關,而是經濟組織,這樣就可以更接近生產,更接近企業。8月,劉少奇代表中央批轉了國家經委《關于試辦工業交通托拉斯的意見》報告,不久,全國煙草、鹽業、汽車、橡膠、醫藥等12個行業組織了托拉斯,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但此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劉少奇的嘗試也就結束了。

劉少奇關于建立聯合公司或托拉斯的構想,給當時主管工業的薄一波留下深刻印象,他非常贊同。1979年,根據鄧小平的設想,把軍工和地方工業兩套系統的機械工業統一起來,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管理上搞專業化的聯合公司,產品搞“三化”,即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這樣的改造涉及8個機械工業部,以及煤炭、輕紡、化工、石油、農墾等諸多部門。中央決定,這項工作由當時的副總理薄一波負責,為此組建了國家機械委員會。當時,我已經從吉林調到六機部(即造船工業部)。薄一波要在造船工業部下屬企業多的地方,先成立兩個地區公司,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東北。但上海公司成立后,還是行政性的公司,和下屬企業的關系并未理順。這是因為,當時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既是百年老廠,又是省軍級單位,很難協調。后來,薄一波又急于將部改為總公司。他找到我,征求我的意見,要我當董事長。當時,我對這個提議有些猶豫。我向他表示自己沒有搞過企業,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不能擔任董事長。我講這些,是想說明《初步意見》提出“組織專業公司和聯合公司”的歷史背景。實際上,還是延續了劉少奇關于公司制的嘗試,總體上還是設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進行改革。

“市場調節”講得最早、提得最多的是陳云同志。早在1956年,陳云在黨的八大會議上,就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構想,其中就包含著市場調節的含義。陳云始終認為,國家計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市場調節只是從屬的、次要的和補充的部分。應當說明的一點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對“市場經濟”和“市場調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用的。應該說,在經濟工作方面,鄧小平是很尊重陳云的意見的。從這個角度看,1979年11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人吉布尼時,談到“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實際上還是“市場調節”的意思。因此,《初步意見》中提出,以計劃調節為主,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是符合陳云的一貫思想的。

從上述背景看,80年代以前的改革設想,還是在堅持計劃經濟體制的前提下,將公司制管理和市場調節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并沒有打算要徹底否定計劃經濟。成立的公司,還是行政性公司,不是企業化的公司。不論是企業還是公司,都還擺脫不掉行政附屬物的地位。用當時外國人的說法,中國只有工廠,沒有真正的企業;并說計劃經濟就是命令經濟。這些尖銳的意見,對我們這些長期搞經濟工作的人來說,確實觸動很大。

80年代開始時,趙紫陽當總理,碰到了一個“調整”的問題。那時候的說法是:重調整,緩改革。但是,趙紫陽一直是注重改革的。1982年春天,國務院決定,根據工作的需要,撤銷國家機械委,成立國家體改委,加強國家經委。最開始,呂東征求我的意見,是薄一波對他講的。薄一波說,要加強改革。因為趙紫陽已經來了,他是強調改革的。趙紫陽在四川,一個是推進農村改革,一個是開始企業改革試點。他到北京以后,一直強調要加強改革的機構。薄一波建議,趙紫陽兼體改委主任,總理親自兼,薄一波做第一副主任。薄一波讓呂東問我是不是到體改委去。另外,呂東對我說:“機械委的一部分人要到經委去,一部分人可以到體改委來。”這樣,就在國務院體改辦的基礎上,成立了國家體改委。另外,我從另一個渠道了解一些情況。劉明夫在原來那個體改辦,他在退出體改辦時,給趙紫陽寫了封信,推薦我到體改委。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劉明夫是計委的副主任,他和我在計委工作時比較熟悉,他是一個經濟學家。這是我知道的兩個渠道:一個是通過呂東,薄一波征求我的意見,說他要當體改委第一副主任,趙紫陽是主任,問我是不是能到體改委去。另一個是我聽說的,劉明夫給趙紫陽寫了一封信,推薦我到體改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到了國家體改委?! ?nbsp;

二、80年代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  

現在回顧起來,整個80年代的改革,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或者說是改革開放的探路階段,究竟要走什么路?也可以說,是上下左右學習改革開放的階段,因為人們事先并不清楚改革究竟要怎么搞。 

當時,中央有兩句話,叫作“對內搞活,對外開放”。這是很通俗的,不是什么理論,但這兩句話的影響最大,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探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鄉鎮企業,由于各地的情況不同,實際上有三種不同類型:江蘇搞的是集體企業,浙江南部搞的是個體私營企業,廣東搞的是出口加工、三來一補??偟亩冀朽l鎮企業,允許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搞,這不能搞全國統一的設計方案。又比如,對外開放也是放手讓地方去試驗。先是深圳、珠海,廈門、汕頭,以后是廣東、福建的特殊政策,再后來就是14個沿海城市搞開發區,這都是一步、一步的,先試驗,后推廣。很多具體辦法都是地方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可能來制定的。

拿我親身經歷的城市改革來說,80年代的改革重點,是以微觀改革為主,宏觀是為微觀改革創造條件。應該說,在80年代,宏觀沒有怎么大改,政府改革、機構改革也都不算成功。

在80年代,企業改革都是采取過渡形式。因為在當時,我們面臨的是短缺經濟,除了個別企業外,企業產品不愁沒有銷路。因此,當時的國有企業很少虧損,很少破產。大量企業虧損是90年代以后的事,不是80年代。當時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如何搞活企業,使企業職工增加工資。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的一些過渡性措施,還是必要的,不能完全否定。 

比如說利改稅,不能完全否定。利改稅的設想是,降低稅率,為企業平等競爭創造條件。這個設想是很好的,但在開始執行中,因為那些好的國有企業留利較多,財政部對此有意見,所以后來加了一個調節稅,那是照顧到財政。當時的財政也確實很困難,中央財政要增加100億收入都非常非常難。因為放權讓利以來,中央財政收入的比例一直是下降的。當時企業改革是從調整分配結構入手的,企業多拿,職工多拿,財政少拿,大的分配格局就是這樣。為了讓財政能夠過得去,所以加了一個調節稅,這是一種過渡措施。

又比如承包制,趙紫陽開始并不贊成承包制;但現在看來,也不能完全否定承包制。要承認這是一種過渡形式,承包制對有些企業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鋼鐵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對鋼鐵工業的投資是非常大的。承包制是固定利潤上繳的,超過增長比例的部分留給企業,有利于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增加職工工資。采取這樣一種過渡措施是有歷史原因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倡導發展重工業。“大躍進”中,又強調“以鋼為綱”。當時,有一個規劃,叫作“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就是這個鞍鋼、武鋼、包鋼;“五中”就是太原、馬鞍山、重慶、本溪、首鋼;“十八小”就是各省只要有點兒資源的就可以搞。這些企業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只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步走了承包的路。地方政府也愿意搞承包,肯定有它的必然性。因為過去的辦法是,企業全部利潤上繳財政部,財政部又劃給國家計委,計委再根據國家計劃投到企業。實行承包制以后,一部分利潤留給了企業,企業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定改造什么,怎么改,這對國有企業轉變為市場主體起到了促進作用。當然,我們這些過渡性的改革措施,肯定是有弊病。但是在當時,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就可以推,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如果具體的改革辦法都由國家來設計,新的道路就走不出去。

在企業改革方面,趙紫陽是贊成搞股份制的。但是,要全面推行股份制,當時的條件還不成熟。最早,世界銀行的林重庚跟我談過股份制,但他也沒想出具體的辦法。他說:“能不能讓國有企業互相參股?”但這在實際中是很難做的。趙紫陽說,要試點。所以,股份制試點就先在上海、廣東、深圳搞起來了??傮w來看,在十三大以前,體改委跟經委合作得很好。股份制試點是體改委搞的,其他方面的企業改革很多是經委操作的。應該說,80年代的企業改革,經委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另一方面是搞城市試點。那時候,下邊的話是,搞活企業,搞活流通和發揮中心城市作用。我們搞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就是為了幫助地方實現這一目的。1982年,我到體改委以后,已經確定了先在兩個中等城市搞試點,一個是湖北的沙市,一個是江蘇的常州。我剛到體改委就去看了這兩個城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新產品。那時候,沙市的床單,常州的燈芯絨,很是暢銷,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有多少就能出口多少,國內都買不到。實際上,他們的產品已經市場化了。他們為什么能發展?就是因為他們退出了傳統的流通環節,直接到國外市場參與競爭!所以,當時搞活流通很重要。以后在重慶、武漢搞試點時,都把搞活流通放在重要地位。在傳統體制下,我們的流通層次分為一級站、二級站、三級站,生產企業的產品(消費品)分別交給這些站進行批發。在城市改革試點中,企業與商家直接見面,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費用,這在城市改革中是一個很大的舉措。那時候,各個城市都在搞百貨中心,就是那個百貨大樓,讓生產企業把產品直接銷到百貨大樓,不經過一級站、二級站、三級站。這樣,就把傳統的流通環節全拋掉了。這以后,就是搞橫向聯系,有些地方也叫橫向聯合,就是生產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我記得,1986年,我們正在搞橫向聯合,這是紫陽提出的。在杭州,陳云把我找去,問:“橫向聯合是什么意思?”我解釋說:“就是不是像過去那樣由計委和部門垂直指揮,而是推進企業間橫向的經濟聯系?!彼f:“我同意你們搞改革探索。我是主張先生活、后基建,就怕你們把基建攤子搞得太大?!?nbsp;

80年代,我們總的經驗就是,中央為改革開放探路做了兩件事情:走什么路?走什么方向?提出一些方向性的指導意見和要求,具體操作是下邊群眾創造的。通過群眾創造,經過試驗,逐步推廣。因此,很多改革不是事先設計好的,承包制是由企業首先倡導搞起來的,鄉鎮企業不是中央設計的,流通體制的改革也不是上面設計的。群眾的創造各式各樣,最后是各種改革方式的合流。比如說,鄉鎮企業就有很大的變動:蘇南開始是集體企業,搞承包制,以后呢,是股份制了;浙江開始是個體企業,以后是私營企業,再以后是股份合作制,現在也是股份制、公司制;廣東先是來料加工,三來一補,以后是合資、公司制。這條路是各個地方根據本地的情況走出來的,把全國的企業改革統一設計成一種形式,在當時是辦不到的。如果說我們設計的統一方案能夠實行,那就是走計劃經濟的路。

廣東從承接“三來一補”業務起步。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

三、中國的改革是如何趨近市場化目標的  

坦率地講,中央決策層在把握改革走什么路、走什么方向的問題上,并不是一開始就十分清楚的,而是根據地方和企業的實踐探索,同時注重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逐步明確的。

1980年4月,趙紫陽到北京全面主持經濟工作和改革工作。但在他剛到北京的一個時期,工作是比較困難的。實際上,趙紫陽到北京,是鄧小平定的。陳云當時為什么能把財經委讓出來,讓趙紫陽來搞,就是因為趙紫陽有一個思想,他們都贊同。這就是趙紫陽始終強調,改革一定要讓群眾得到實惠。農村改革就是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擴大企業自主權,就是要搞活企業,企業工資提高了,企業職工得到了實惠。他常說,判斷一個改革可行不可行,衡量利弊的標準,就是看群眾能不能得到實惠,生產能否得到發展,這是最重要的。

嚴格來說,趙紫陽沒在中央部委工作過,缺乏管理宏觀經濟的經驗,所以他很現實。他強調,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這與鄧小平強調“兩個積極性”是一致的。在這一點上,鄧小平是堅決支持趙紫陽的。鄧小平曾對趙紫陽說過:“文化大革命批條條專政,將大部分企業下放到地方,現在不要收回來。改革要發揮兩個積極性,這樣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蔽腋杏X,在這一點上,鄧小平與毛主席有點兒相像,當然也有很大不同。在“大躍進”以后,毛主席再三講,經濟管理要適當分散。他特別堅持說,歐洲能夠發展,就是歐洲有很多國家;中國人口比歐洲多,發展不起來,就是太集中,因此要分權。毛主席的分權思想,就是想打破大一統的體制,那時候是針對計劃管理說的。鄧小平走財政包干的路,首先包干的是廣東,以后是江蘇。在廣東和江蘇的經濟發展中,財政包干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鄧小平看來,行政分權的目的是要調動兩個積極性。地方要有一定的經濟權力,如果什么都由中央大包大攬,這是不行的。在這點上,趙紫陽與鄧小平是一致的,也是他們的一個指導思想。

9月,根據趙紫陽的指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國務院體改辦起草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占優勢、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商品經濟,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體制”。這一份《初步意見》是由薛暮橋和廖季立主持的,它提出了兩個新概念:一個是發展多種經濟成分,一個是商品經濟,這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突破。但當時的大背景是,“重調整,緩改革”,改革要服從調整,致使改革的工作部署很難有實質性的推進,《初步意見》中的一些改革設想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

1981年4月,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整理了一份材料,按照對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態度,將經濟學家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二類是不那么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三類是不太堅定地贊成商品經濟的;第四類是主張發展商品經濟的。當時,把對商品經濟的態度,看成一種政治態度,作為政治排隊的依據。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強調了“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12月下旬,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上,陳云針對包產到戶以后出現的新情況,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方針。實際上,他是間接批評了“商品經濟”的說法。

緊接著,在1982年春節,陳云又把國家計委的負責人找去,著重強調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這在當時黨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薛暮橋長期在陳云領導下工作,對陳云的意見是很尊重的。1982年,我到體改委后,廖季立曾告訴我,他和薛暮橋都是主張提“商品經濟”的。但在當時情況下,暮橋不得不在一次會上做檢討。這一年9月,黨召開十二大。由于當時對“商品經濟”有爭論,不能寫進文件,只提出要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這是當時群眾創造出來的,大家都可以接受。 

到了1984年,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前,由于陳云講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什么擴大市場調節、縮小指令計劃等,都是要受到批評的。但是,到十二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要縮小指令性計劃,擴大指導性計劃,擴大市場調節范圍。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同時,還強調了改革的兩個重點:企業改革是中心,價格改革是關鍵。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重要的轉變呢?這主要是歸功于企業和地方的改革實踐取得了重要突破。農村包產到戶后,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對外開放后,搞經濟特區,三資企業發展起來了;國有企業搞承包制試點,企業有了很大的自主權,一部分產品直接面向市場;發展集市貿易,打破傳統的流通體制,產需直接見面了;再加上地方財政的包干制等一系列過渡性措施;等等。這一切預示著,我們的體制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認識也隨之產生了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尋求改革的共識,趙紫陽巧妙地說服黨內老同志。他先讓馬洪搞了一個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再思考》。隨后,將這個報告送給一些老同志,“投石問路”,老同志們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于是,趙紫陽組織起草小組就《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是否寫入“商品經濟”進行了多次討論。我記得,第二次在中南海討論時,除了起草小組成員以外,趙紫陽還請了鄧力群參加。趙紫陽問大家:“理論上有沒有問題?社會主義國家是否有人提過?”楊啟先回答說:“理論上能站得住,保加利亞日夫科夫提過?!彼謫枺骸昂蛻椃ㄓ袥]有矛盾?”鄭必堅回答說:“沒有矛盾。憲法上沒有寫‘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壁w紫陽最后說:“那就這樣定?!碑斎藗冋酒饋頊蕚渫藞鰰r,趙紫陽又問鄧力群:“老鄧,你怎么看?”鄧力群回答說:“我在1979年就贊成商品經濟。”條件成熟后,9月9日,趙紫陽給胡耀邦、鄧小平、李先念、陳云寫信,用傳統提法包裝了新的思想,提出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概念,老同志們表示同意,于是將這一提法寫進了十二屆三中全會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接下來,就是1985年9月初的巴山輪會議。這是由國家體改委、社科院與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聯合組織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科爾奈提出:“各國宏觀經濟管理模式可以劃分為四種:直接行政調節、間接行政調節、宏觀控制下的市場協調和完全非控制的市場協調?!笨茽柲握J為,“匈牙利還是處在第二個階段,就是間接行政調控,將來要走向宏觀間接調控”。當然,科爾奈也說,“最后一種模式是不存在的,任何國家都沒有完全不受控制的市場協調,實際上只有前三種模式”。這個意見對趙紫陽的影響很大,他對將來要實行“宏觀間接調控”很重視,就把這一觀點加到9月中下旬黨代會的《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的說明中,將經濟體制分成三個層次:宏觀間接調控,發揮市場作用,企業自負盈虧。以后,在搞“三五八”規劃時,我還提醒李鐵映,設計方案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1985年召開的巴山輪會議,在轉折處推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前行。圖為與會的經濟學家,從左至右:薛暮橋、馬洪、李克穆、吳敬璉

這里有一個“插曲”。我記得是1986年春夏之間,趙紫陽要我找一些從國外學習回來的年輕人,讓學過西方經濟學的人搞一個方案,提一些思路。5月底,我找了宮著銘、樓繼偉、郭樹清、劉吉瑞等人。由宮著銘牽頭,他們住在國務院西山招待所(即杏林山莊)搞了一個月。6月底,這個方案寫成文字了,先后開過幾次會,討論修改。7月27日,拿到北戴河匯報。當時,有趙紫陽、姚依林、我,還有計委的陳先聽了他們的匯報。這個方案是很開放的,完全是學西方的體制。依林講了一句話,說“這個體制不行,這個體制是市場社會主義!”當時,趙紫陽沒說什么。因為趙紫陽很注意聽取陳云的意見,也很注意姚依林的意見;一個方案最后要不要通過,他還要征求他們的意見,所以這個方案沒有再拿出來。下來,我問陳先:“你是什么印象?”他說:“依林講得不夠,不是市場社會主義?這是社會市場經濟!”我說這件事,是想表明,趙紫陽在改革方案的設計上是很開明的,很注重學習、了解國外的觀點;同時,也想說明,在80年代中期,一些年輕人就已經認識到,中國的改革目標要搞市場經濟,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有了1985年“宏觀間接調控,發揮市場作用,企業自負盈虧”三個層次的劃分,到了1987年的十三大政治報告,關于體制模式的提法就很自然地發展成“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句話是趙紫陽聽取了廖季立的意見,他特別欣賞這句話。當時,很多人也都贊成這句話。袁寶華搞《企業法》,就將這句話加到《企業法》當中,這是上了法律的!

再一個就是1987年10月搞的“三五八”規劃。當時,李鐵映接趙紫陽任體改委主任,我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體改委顧問。財經領導小組要李鐵映搞一個今后三年、五年、八年的改革規劃,簡稱“三五八”規劃。由國家體改委委托有關經濟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專家,以及部分地方體改部門牽頭,分別對今后八年(1988—1995年)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行綜合規劃和專項設計。但是,這個規劃只是內部的,沒有上報。為什么沒報呢?這是因為到了1988年初,李鐵映到了教委,李鵬接了體改委主任。當年,鄧小平提出價格闖關,我們都是聽李鵬傳達的。這樣,就把那個“三五八”放下了。實際上,“三五八”是總結了過去的經驗,當時搞了幾個方案;其中,最激進的方案是宮著銘的。他提出:先經濟自由化,后政治民主化。我看過后,說:“中央的政改方案提出從黨政分開入手,你提這個政治民主化,提得太早了。”后來他改了。最后,由體改委規劃局把幾個方案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報告,這不是宮著銘搞的,但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那個時候,年輕人就已經形成了先經濟自由化,以后要搞政治民主化的思路,這給我的印象很深啊!

從以上的情況看,我們的改革目標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市場的。這不是事先設計的,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凡是事先設計的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案,往往不能取得成功。但是,設計這些改革的規劃和方案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大家在改革的目標、方向和道路上逐步取得共識。實際上,真正影響很大的改革,都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出來的。中央只是在改革方案中提出一些原則,指出改革的基本方向,尊重群眾的創造,允許群眾的創造,由下邊試、下邊闖、下邊探索,這就是在改革初始階段走出的一條路。

(本文由安志文口述,魯利玲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與改革同行:中國特色社會的哲學理路之思》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丝袜中文综合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日本性爱本地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