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互聯網+農村大有未來但問題不容忽視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26 錄入:19 ]

在未來,互聯網+農村還會帶來什么?顯然,把互聯網+農村僅僅理解為農村電商或農產品電商是不夠的,而應該涉及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放在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維度來觀察,具體應該在六個方面著力,也應該正視存在的四個問題。

互聯網+農村是一個宏大的體系

互聯網+農村會從互聯網基礎建設到人的應用再到應用領域的擴大,整體呈現一點一滴突破,逐步擴大深入的過程。會有四個方面的表現形式:

第一,以農村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改善為前提。電商是互聯網上的商務,沒有互聯網就沒有電子商務,這是基本前提。所以,互聯網+農村,首要解決網不通不快、費用還高的問題。

第二,以農業的互聯網化為基礎。為什么農產品電商搞不動?因為農業和電商沒“勾搭”上,兩人“對不上眼”。形象地說,當前電商是為工業品搭建的,對農業的要求高了,農業一時半伙還適應不了。

第三,以農民的廣泛使用為標志。農民如果沒有廣泛使用,就搞農村電商的這些人,累死有用嗎?就像現在的扶貧,為什么有的人扶不動?因為有的貧困戶已經被扶得渾身不自在,根本不會自己發展了,這是絕對不行的,成功不了。當互聯網成為真正的群眾運動后,才有資格說互聯網+農村成功了。

第四,以農村電商的推進為先導。互聯網上最直接的應用表現就是電商,發展也最快,所以就是以它為先鋒軍,引導互聯網+農村的其他事業陸續跟進。有了電商,快遞物流才能發展起來,然后金融支付及相關服務業也才能下得去。當然開始是直接賣貨的,完了以后就賣服務,賣服務完了之后又會本地交易網絡化,O2O起來了,這是個梯次推進的過程。

互聯網+農村應該在六個方面著力

以農村電商為先導,逐步向產業鏈倒推,再從生產向生活領域延伸,逐漸與智慧城鄉并軌。

第一個,農民生產的便利化。比如農村淘寶的生態服務中心,可以交電話費,取包裹,醫院掛號,網上買票等。郵政的郵樂網也提出了“五不出村”的服務口號,聽著更接地氣。各大電商下鄉在農村便民服務方面都有涉及。

第二個,農村消費的在線化。一方面通過電商改變農村市場供給不足的現狀。每年3.15前后披露的農村假冒偽劣產品觸目驚心,為什么這么多東西會出現農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給不足,只有原來的線下一條線,渠道單一,商品流通主體太少,有了電商就可以改變農村市場的供給現狀。另一方面,釋放農村新的消費潛力,供給和需求是伴生的,有需求才會產生供給,但新供給又催生新需求,電商的新供給帶來了農民消費潛力的新釋放。

第三個,農村創業的網絡化。年輕人返回農村創業,核心在兩句話:職業要體面,收入要可觀;收入可觀而職業不體面也不行。養豬種菜可能收入比城里打工還高,但年輕人覺得不體面,所以不愿意干。但互聯網創業很體面,當然現在收入還不是很可觀,大多數從業者月收入2000左右,但也覺得可以回去了,在城里待著不容易。而且,現在互聯網創業非常便捷,一根網線,一個賬號,一臺電腦,隨時就能開張,可以說門檻低,風險小,很靈活,年輕人很喜歡。

第四個,農業生產的智能化。開始是農業信息化的應用普及,跟著是農業物聯網的推廣,物聯網之后是農業在線化的全面推進。

第五個,農產品銷售的數字化。現在農業大數據開始形成,定制化不斷擴大,農產品電商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而且與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及時融合,結果就是農產品電商并不土,還洋氣起來,如新近出現的網紅賣貨,洋氣的城里人也賣農產品。

第六個,農村發展的創新化。互聯網打造了一個新的農村業態,過去農民是不敢想象的,但現在卻真實地發生在眼前。電商帶動了新的產業發展,電商垂直的產業鏈,橫向的相關產業鏈,加起來最少有十幾個,搞了電商,一定有人搞培訓,有人搞店鋪裝修,有人搞美工設計,有人搞文案創作,還有人專門輸出淘寶客服,再加上后臺數據、倉儲、物流、打單等等,真是眼花繚亂。我一直在武功指導電商發展,2016年武功農產品電商按阿里的數據是全國第五,隨著武功電商的爆發,相關產業鏈迅速興起,電商服務業、倉儲物流、包裝印刷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連死去的彩印廠也復活了,工業園區也實現了騰籠換鳥,縣域經濟的新生來了。

互聯網+農村不可忽視的四個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唯快不破與農村的不緊不慢形成鮮明對照,欲速則不達。

第一個問題是融合不到位,概念太多了,實效了了,很多東西根本不可深究,吹得很邪乎,落地卻還早。包括各家農村電商,紛紛開始升級,內容越來越復雜,剛開始是有買有賣,現在都形成了若干板塊,每個板塊又有若干具體業務,但到底開展了幾個?總之一句話,大多數的農民的農村電商獲得感還不強,這是現狀。

第二個問題是模式不成熟。一撥一撥的農產品電商上去了又下來了,A輪、B輪、C輪融資,一直融到最后還不行,為什么?模式有問題,模式錯在哪里?就是拿工業品的模式套農產品電商,那肯定不一樣。所以,4000家生鮮電商僅1%盈利,似乎方向有,但路徑不明晰。

第三個問題是落地不到位。很多高大上的東西放在那,距離一般生產還有距離。到今天為止,農業物聯網的成本已經下降很多,但便宜的還需要千把塊錢,農民愿意要掏這個錢嗎?不掏,我種一畝地才掙幾百塊錢,怎么會掏?所以距離真正的生產應用還有距離。

第四個問題是基礎不牢靠。所有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出的所有問題,不是要在電商上使勁敲腦袋,把電商團隊整死,而是要認真思考農村和農產品電商是一個生態體系,不是某一個方面有短板的問題,而是可能連木桶都沒有。信息通信不行,交通物流不行,倉儲加工不行,其背后更有農村和城市的截然不同。推動互聯網+農村,是需要信息通訊、交通物流、儲藏加工、現代營銷等多個體系相融合的復雜系統工程,非一時之功可以見效。

以農村物流為例,城市是每平方公里1萬人,派一個快遞小哥把一個片跑完了就能掙錢,農村每平方公里才幾個人,算一下賬,不要說放在新疆,就放在普通的山區,最遠的距離到家上百公里,誰愿意送?現在靠補貼往前走,這是沒有前途的,因為你的成本是硬成本,降不了,短期內不可能指望農民一天下10單,不可能的。那怎么辦?唯一的辦法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所有的農村物流,不要分京東、淘寶、天貓,還是郵政、圓通、順豐,共建第四方物流,一個縣一個分倉,合并起來往下送,再把要寄出來的收回來,分出去。這一點對各大平臺和物流公司很有意義,如果自己干,就是把老板變成了伙計,很悲催;如果委托給第四方物流,就是當老板雇伙計,而且是美其名曰把創業的機會讓給了在縣城干物流的創業者,當然他們有精明的人,算成本比更精,更接地氣,隨著業務增長也能贏利。特別是對電商平臺而言,誰先抓住縣域內有第四方物流苗頭的團隊,誰就贏了,把自己回歸到平臺的角色,千萬別再干具體笨重的活,把它交給農村創業團隊。

(本文為全球智慧物流峰會農村分論壇演講的一部分,根據現場演講整理充實,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修訂定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大型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