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湖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對糧食價格下跌風險防范策略
近年來,湖南省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培育,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示范項目建設,實施“百千萬”工程等,強化政策資金支持,集中發展壯大了一批充滿生機活力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加速推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但是,受物價上漲因素影響,勞動力成本、運輸費用、土地流轉價格等上升,化肥、農藥等農資購買成本提高,糧價下跌導致種糧利潤空間變窄,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來收益保障風險。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變化降成本、增效益。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付部分費用,通過開展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將農業生產全程或部分環節,委托給政府招標確定的服務組織,減少勞務支出,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二是通過規模經營,統一組織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無公害種植、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大力推廣新良種、新農藥、新肥料及新機具,采取科學種田方式,提高生產效益,增加糧食產量。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農業生產統一耕作,增加農機具有效工作時間,減少油料省耗,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時,以低于市場價或農資公司優惠價格批量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及農機設備,降低農資購買成本,積極應對糧食價格下跌帶來的收益影響,增強農業生產抵御風險能力。
2、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對價格下跌調結構、轉方式。一是大力宣傳推廣優質稻、高產稻等品種種植優勢與好處,加快推廣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品種和區域布局,推進糧食生產轉型升級,增加糧食產值,提高種糧收益。二是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加強技術集成創新和指導服務,深入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全力攻克影響產量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的技術瓶頸,集成組裝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集中打造了一批增產增效并進、生產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示范區。三是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化肥機械深施和秸稈還田,加快有機肥替代和新型肥料應用,推進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減量增效技術,實現節肥增效,降低糧價下跌影響。
3、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化解價格影響購保險、降風險。一是加強農業風險管理。鼓勵保險企業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制定保費優惠政策,簡化投保理賠手續,實行稅費優惠。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農業政策性保險,減少因自然災害影響帶來的糧食減產損失。二是強化科學防災減災,聯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早做好應對氣候、病蟲等自然災害的技術和物資準備,實施主動避災,推進科學抗災,做到及時救災。強化病蟲防控,實施“蟲口奪糧”保豐收,有效降低糧食生產風險。
二、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綜合運用財政、信貸、稅收、用地等政策措施,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措施,新增補貼重點向從事糧食規模化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對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和農機合作社,優先給予農機購置補貼。合理引導糧田流轉價格,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增加新型經營主體種糧收益。二是提高社會化服務效益。積極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鼓勵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易監管、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務。大力培育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良種種苗繁育、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支持建設糧食烘干、農機場庫棚和倉儲物流等配套基礎設施。鼓勵農業服務組織開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產環節托管服務,實現統一耕作,規模化生產,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糧價下跌影響。三是完善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機制,靈活采取貸款貼息、風險補償、創投基金等方式,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充分利用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林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拓寬涉農貸款抵押擔保范圍。推動建立健全農業信貸風險的補償分擔機制,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貸款及其擔保損失補償等優惠。開展綜合性保險試點,完善政府補助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險體系,鼓勵保險公司創新保險產品。通過金融支持,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困難,防范糧價下跌給生產經營帶來的系統風險。
作者系湖南省農業委員會農村經營管理處主任科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